川汇区: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实现群众稳定脱贫
川汇区围绕“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群众稳定脱贫”这一目标,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全区已入库项目14个,安排资金1294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6个,资金644万元;产业项目8个,资金650万元。
一是坚持以项目带动增加群众收入。大力发展以种养加商贸物流为主的农业产业项目,培育壮大了以四方药业、三川豫龙、兴家苗圃、高新区内企业、华耀城等一批产业龙头项目,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500多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实现就业,每人每月可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全区6个贫困村实现了扶贫车间全覆盖,安排就业岗位86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区财政投资为6个贫困村建设了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年收益40多万元,安排公益岗位79个。 资源再生产业园项目占地57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17万元,是目前中心城区唯一集秸秆、树叶、树枝收集、分类、粉碎、资源化利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处理示范点,主要通过利用现代农业循环技术,实现中心城区城乡废弃物的集中消纳和再生资源利用。目前,川汇区已与河南华升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通了巨菌草、树叶转化食用菌的渠道,所生产的黄金菇、秀珍菇、姬菇已经顺利出菇、长势良好。目前,已加工食用菌菌棒30万袋,预计产值达300万元。贫困群众通过劳动、资本、土地等形式,嵌入产业链条,实现稳定收入。
二是坚持以土地流转增加群众收入。依托近郊优势,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全面实施国储林等农业项目建设,实现土地流转近2万亩。通过土地流转,在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收入的同时,通过引导群众外出务工、就近就地就业和设置农村公益岗位,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已为3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公益性岗位,设立农村保洁员公益性岗位17个,帮助300多名贫困群众进入高新区企业务工,100多名贫困群众到华耀城商贸物流中心务工,为“三类人群”新设的181个公益岗也正在实施中。
三是坚持以特色种植增加群众收入。依托区级投资平台,大力推广食用菌栽培、菌草种植、农作物秸杆资源化利用产业,通过劳动参与、订单农业、自主经营等途径,解决所有贫困户持续增收问题,保障了脱贫户收入的稳定性。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大力发展蔬菜、小杂果、芦荟、生态园林等优势农业产业,蔬菜、芦荟、杂果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生态园林2万多亩,户均增收500元以上,农民收益显著提升。
四是坚持以政策支持鼓励增加群众收入。发挥金融政策杠杆作用,周口兴家苗圃、河南三川豫龙、河南新四方制药三家带贫企业与1078户建档立卡户建立了利益链接机制,每户每年增收1200-2000元。鼓励和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小额贷款发展农业生产,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小额贷款资助,50户小额贷款正在逐步实施。
今年,全区将继续围绕“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群众稳定脱贫”这一目标,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做好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工作。一是充分发挥近郊农业优势,做大做强菜篮子工程,安排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推进农业农村提质增效;二是突出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多渠道融合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科学有序利用农村秸秆、枝叶、杂草等资源,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四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强化现代农业支撑,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