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廉如水”这一成语出自元代柯丹丘《荆钗记·民戴》“老爷自到任以来,一廉如水。百姓今喜高升,小老人具礼远送。”意指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晏子春秋》说:“廉者,政之本也。”《庄子》指出:“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孟子》强调:“廉,人之高行也。”《广雅》有云:“廉,清也。”《汉书·郑崇传》表示:“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宋代李廌《秦觏少章寄寂斋》有诗:“臣门如市心如水,汉宫解识尚书履。”等千古名句都无意中对后来的“一廉如水”的成语作了最好的注解。
唐朝魏征等主编的《隋书•赵轨传》“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赵轨离职时,百姓们因他清廉如水,甚至不愿以酒相送,只愿以一杯清水为他饯行,以示对其清廉品质的赞赏,可谓“一廉如水”的典型代表。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变得贪婪成性。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也成了“一廉如水”的代表。
明朝海瑞一生为官清廉,他严于律己,公正无私,深受百姓爱戴,他廉洁奉公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清代著名理学家张伯行,被康熙誉为“天下清官第一”,他们的清廉品质不仅赢得了百姓的赞誉,更为后世官员树立了楷模,皆是“一廉如水”的典范,一直被老百姓千古传诵。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一廉如水”的反义词是贪污腐败、贪赃枉法。古有赵高、蔡京、秦桧、严嵩、和珅等贪官污吏,今有苏荣、白恩培、赵正永、秦光荣等党内败类,这些“蝇贪巨腐”私欲膨胀、聚敛钱财,最终被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了人人唾骂的千古罪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要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严守廉洁纪律,不越雷池半步;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廉政文化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让“一廉如水”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万斛泉源,一廉如水。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我们要以史为鉴,以廉为荣,要时刻保持清廉的操守,坚定信念、恪尽职守,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触红线,不越底线、不失防线,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廉如水”的精神,让“打铁的人”成为“铁打的人”。(西华县纪委监委 陶宗海 杜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