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县纪委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积极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规范信访问题受理、线索管理、线索处置、执纪审查、执纪审理各个程序,健全纪委内部“四化”机制,有力促进纪律审查工作的高效运转。
一、职责权限清单化
一是明确职责范围。明确信访室统一接收相关信访举报,分类摘要后移送案管室;案管室对问题线索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接收和分流移送,实现从“进口”到“出口”的全程监管;纪检监察室对案室移送的问题线索进行审查;审理室负责对违纪事实、定性、程序等进行审核把关。
二是明确职责流程。明确问题线索集中管理流程。问题线索经领导批示后由案管室按照五类处置方式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立台帐。2016年7月至今集中管理问题线索170件次。明确涉案款物管理流程。纪检监察室在执纪审查中需要扣留涉案款物的,应先填写呈批表,经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后交机关服务中心集中统一管理;涉案款物的处理意见经县纪委常委会审核后,由审理室通知相关部门于六十日内执行。2016年7月至今共收付涉案款物62笔,有效挽回了经济损失。
三是制定职责清单。在纪律审查工作中各相关室列出职责清单,制作工作流程图。信访室制定信访业务内问题清单及程序,业务外问题反映的相关建议;案管室制定执纪审查工作程序流程图,对受理问题线索、初步核实、立案、调查、移送审理等程序进行规范;审理室制定案件审理流程图、“乡案县审”流程图,对案件审理工作进行规范;机关服务中心制定涉案款物管理工作流程图,对涉案款物进行规范化管理。纪律审查工作各相关室根据职责制定流程图,对职责清单化,确保纪律审查依纪依规运行。
二、职权运行规范化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对反映县管干部问题线索进行谈话函询的办法》,发文调整充实纪检监察执纪审查人才库,转发上级纪委借用办案人员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确保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二是抓住关键重点。县纪委找准风险点,重点加强对信访举报处置、问题线索排查、执纪监督审查、涉案款物管理、定性量纪处理等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规范审查程序和工作流程,严格涉案款物管理,建立审查安全责任制,努力降低各环节风险,促进了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的落实。
三是综合高效运转。我们立足抓早抓小,对苗头性、倾向性、一般性的问题及时进行谈话提醒,避免小错酿成大错。坚持快查快结、快进快出。2016年7月以来,我们采取集体约谈的方式分4次对41个单位49人次进行谈话提醒,采用谈话函询方式处置问题线索6件,问题线索予以了结28件,作出书面检查7人,对15人进行诫勉谈话。
三、职权监管常态化
一是全程跟踪督办。案管室对问题线索全程跟踪办理情况,随时掌握案件进展情况。一般性问题线索要求十五个工作日办结,最长不可超过一个月。对超期案件采用电话督办等方式进行催办,对上级领导批办件、人访件、巡视巡察转办件等重点督办。2016年7月至今共对126件问题线索进行催办。
二是监督关口前移。通过汇总分析信访、案管、审理、党风政风的数据,对某个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如县纪委在办理原奉母镇中心校校长马某违纪案时,发现教育系统普遍存在吃空饷、顶岗替岗现象,将问题反馈给教体局,由其组织开展“教育系统作风纪律集中整顿活动”,专项治理教育系统缺岗顶岗问题。
三是监管“小微权力”。加强对乡镇纪委工作的指导,重点监管“小微权力”,明确乡镇、村委等基层干部的责任和权力,列出其在办理群众事务中的权责清单,制定村级事务漫画流程图,形成权力为民、办事高效的良好局面。
四、追责问责长效化
一是违规执纪问责。我们对规避审批程序,私自留存、擅自处置问题线索者;打探消息、跑风漏气者;面对“围猎”防线失守,说情抹案、收钱收物者;严格实行“一案双查”。对审查中出现重大失误的,具体责任人严重违纪的,既追究直接责任,还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二是追责主体责任。我们以问责倒逼主体责任落实。2016年7月至今,我们对主体责任履行不力的5个党组(党委)责令作出书面检查,主体责任履行不力的2个单位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进行诫勉谈话。
三是追责监督责任。严肃责任追究,压实监督责任,对监督责任履行不力的5个纪检组长(纪委书记)进行诫勉谈话。促进监督责任在西华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