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这个镇的村监委“管的宽”

2020-03-13 10:19 来源: 周口市纪委监委

在抗疫前线,商水县练集镇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没有工资补助,只有口罩和红袖章,却义无反顾在疫情防控一线“冲锋陷阵”。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承诺,筑起起一道道“硬核”疫情防控墙。他们就是被称为“前沿哨兵”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

劝阻酒席,面对冷嘲热讽不退让

“老闫呀,现在疫情形势非常严峻,你儿子结婚不能办宴席了,要做通你家人的思想工作。”2月17日一大早,闫桥村杨明海就赶到准备办酒席的老闫家,及时对他家筹办酒席的行为进行劝阻。

“别人结婚办个酒席你都要去管,那不是坏别人的好事,让人家多没面子。你们管的也太宽了吧?”杨明海在做老闫的工作时,耳边传来个别村民的冷言冷语。

“疫情防控事关咱全村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你不管,他不管,疫情上门谁来管?这个事我管定了!”杨明海硬气答道。

杨明海是一名党员,也是闫桥村的监委会主任,63岁的他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动请缨,成为该村取消喜宴寿宴酒席劝导队的一员。走访中,他从村民口中得知老闫的儿子要结婚,还预备了近门亲戚的几桌酒席。杨明海立即上门劝阻,一开始,工作做的并不顺利,老闫的一些亲戚朋友对这项工作不理解,他耐心解释,直到老闫当面答应取消婚宴,遣散亲友,安排厨师回家,他才放心离开。

“现在是非常时期,作为一名党员、村监委成员,在这个时候更要责无旁贷地站出来,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点力。”杨明海说。

日日宣传,电动车成“流动广播站”

“你串的都是亲戚门,害的都是自己人;勤洗手、戴口罩,肺炎不往身上靠;不串门、多居家,守护村子靠大家......”2月19日清晨,小喇叭里的快板声在清静的街道上响起。

每天,练集镇李村村监委委员李刚都会骑着一辆载着喇叭的电动车,奔波于村里的大街小巷,循环播放疫情动态、最新政策和防控措施。

“这些宣传口号是我自编自录的,一天要在村里走好几趟,群众都说这是‘流动的广播站’。”李刚笑着说。

凭“卡”出行,侄儿求情遭拒绝

“你好,请出示一下你的出入村登记卡和身份证、测量一下体温。”2月20日上午8时,在吴庄村口的疫情防控监测点,该村村监委委员曲尚平和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正在对进出该村的人员核查登记,严格管控人员出入村。

“二叔,出入村登记卡被俺媳妇儿拿着上镇里超市购物了,您让我出去一趟,买点其他物品,很快就回来。”曲尚平的侄儿向他恳求道。

“不中!镇里、村里有明确规定,出入要持出入村登记卡,任何人没有特权。我只认卡不认人,没有卡谁也不能通过。需要啥东西,打个电话让你媳妇儿捎回来。”曲尚平果断拒绝了侄儿的请求。

“村里防控值守人员这样做是对的。临时不方便也是为了保护咱自己,我点个赞。”经过该监测点的吴庄村民杨金领说,他非常支持这种做法。

铁纪护航,款物一分都不能少

“李大哥,村里发给你们的捐赠口罩、消毒液收到了吗?”为监督对捐赠物资发放的工作落实情况,五所村监委主任曲从华走访居家隔离人员。了解核实完毕,他又到村办公室仔细核查该村物资捐赠接收、发放台账。“到今天共收到党员群众捐款8200元、口罩1000个、消毒液25公斤……”

连日来,该镇23个村监委对疫情防控期间分配的防疫物资及捐赠款物实行全程、靠前监督,杜绝防疫物资发生滞留、挪用、优亲厚友等现象,以严规铁纪确保战“疫”物资全部用在“刀刃”上。据了解,目前该镇共接收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捐款11万余元,已上交到县红十字协会,赠送的防疫物资及生活用品全部用于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和居家隔离返乡人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练集镇69名村监委委员始终坚守在战“疫”一线,宣传劝导、卡点值守、入户摸排、测量体温、代办服务、监督捐赠款物……与党员群众合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肺炎疫情阻击战。截至目前,该镇村监委委员共宣传疫情防控知识1258人次,劝阻操办婚宴寿宴53起,白事从简办理11起,关停棋牌室17个,摸排走访重点疫区返乡人员545人,调解矛盾纠纷32起,劝返车辆440余车次,劝诫群众不外出759人,提出意见建议30条次。

正在一线督查疫情防控的镇纪委书记邵国闯说:“全镇村监委委员主动作为,积极发挥监督‘探头’和‘前哨’作用,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当好监督员、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和代办员,有力推动了练集镇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也坚定了干群联控联防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目前,全镇未发生一起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商水县纪委监委 李汝涛)

责任编辑: 周口市纪检监察网管理员
  • 版权所有:中共周口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周口市监察委员会
  • 地址:周口市光明路1号 电话:0394-8260333
  •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47 备案序号:豫ICP备120235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