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扶沟县紧盯“两层”干部,着力构建预防、监督、制度三个体系,切实解决“中梗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县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了作风、提高了效能,有力推进了“五个扶沟”建设。
一、以“育”为先,着力构建预防体系。一是集体“讲”。依托县委党校举办了干部理论进修班和党务培训班,培训党员干部1100多人次;整合优质资源,邀请知名院校著名教授担任主讲,开办了“桐丘大讲堂”,目前已开展了4期,教育党员干部2800多人次。各级单位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采取定期上党课、召开思想汇报会等形式,对“两层”干部开展党纪党规、岗位纪律和工作纪律教育,引导其在工作中正确行使权力。二是个别“谈”。编印了《扶沟县党员干部谈心提醒工作手册》,除在春节、中秋节等重大节点逐人层层开展谈心提醒外,随时捕捉民生诉求热线、信访举报、专项检查、明察暗访、社会舆论、网络舆情、考核考察以及各类测评反馈中的苗头信息,对“两层”干部开展有针对性地谈心提醒。目前共对138名重点股室负责人、782名中层干部和560名基层干部进行了常规谈心提醒,对43名有苗头性问题的“两层”干部进行了警示谈话,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文化“引”。注重廉政作品的引导作用,征集廉政漫画12篇,组织人员编写了《宫廷花经》、《警钟》、《心路》等3个微电影剧本。创办了《清风扶沟》纪检监察杂志,目前已出版2期,发放4000本,发放范围延伸至乡村干部,为提高党员干部廉洁履职意识提供了一支“强心剂”。
二、以“查”为戒,着力构建监督体系。一是个人自查。按照“对照岗位—梳理岗位职责—找准风险点”的流程,采取依据工作岗位分类查找、结合工作流程线上查找、根据工作范围外部查找的方式,重点排查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五类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同时,结合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对行政审批环节、民生资金拨付环节进行自查,及时建立个人问题台账和整改台账。二是单位排查。根据“三定”方案,编制了各单位的权力清单,并在扶沟政务网上进行了公示。依据《扶沟县乡镇纪委履行监督责任聚集主业主责工作细则(试行)》《扶沟县县直单位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工作细则(试行)》有关规定,各乡镇(场、区)纪委和县直单位纪检组(纪委)突出对所在单位资金管理、拨付、发放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以及权力运行过程、事项办理结果的监督,确保权力运行程序合乎规定、事项办理结果群众满意。三是联合督查。整合县直单位纪检组力量成立联合纪检组,建立了乡镇(场、区)纪律审查协作区,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加大违反党的“六项纪律”问题线索的排查力度,重点对涉农项目实施、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和公开情况进行交叉监督检查。县委巡察办将行政审批权集中、民生资金使用量大的部门作为巡察重点,县纪委对巡察移交的问题线索依规依纪处置,优先办理。今年以来,县委三个巡察组共开展了二轮巡察,巡察11个单位,第一轮巡察移交问题线索21件,办结1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8人,第二轮巡察发现的问题线索正在按照程序进行移交。县审计部门把民生资金领域审计作为审计重点,共移交县纪委监察局问题线索28个,目前已全部办结,党政纪处分28人。四是纪律审查。对群众举报、媒体反映、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线索,组织专人进行严查快处,对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并坚持“一案双查”,严肃问责追责。目前共查处“两层”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起,党政纪处分12人;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96起,党政纪处分104人;印发通报6期,通报“两层”干部22人。对“两个责任”落实不力的15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
三、以“建”为本,着力构建制度体系。一是健全“硬件”。全县各级各单位依据《扶沟县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实施意见》相关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相关内容,提高群众知情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将每个窗口的权力清单、运行流程图、办理时限及时上墙,并将服务告知书、举报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县直各单位依据《扶沟县加强中层干部监督实施细则》有关要求,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制定便民服务导向图和服务群众“三联单”、公示了单位九大清单和股室“四单一图”、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在显要位置公布了微信举报二维码;村委院内墙体上绘制了涉农事项办理漫画,公示了三委班子职权清单、为民办事职权清单和三委班子成员监督岗等,在方便群众了解政策规定的同时,强化了他们的监督意识。二是细化“软件”。建立了服务群众事项台账。依据便民“三联单”进行日整理、周汇总,建立了事项办理台账,县纪委不定时对群众满意度进行了抽查;建立了督查台账。在督查行政审批和民生资金拨付环节是否合规及时过程中进行全程记实,包括督查时间、督查人员、督查对象、督查方式、督查结果、问题反馈、整改落实等内容。建立了群众举报投诉台账。全县各级各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举报投诉渠道,对受理的每一起问题线索及时登记,建立台账,明确举报时间、举报事项、办理人员、办理结果、办结时限,便于跟踪督办。通过“软硬兼施”,全县上下有效确立了“思想提高有人教育、苗头问题有人制止、违规违纪有人查处、监管不力有人问责”的小微权力监督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