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不,‘不倒翁’倒了!”
“这个大蛀虫下大狱是早晚的事儿,你看,逮起来了吧。”
5月13日,随着刺耳的警笛声渐渐远去,太康县王集乡焦堂村原村支书王在伦被依法逮捕的消息不胫而走,村民们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说王在伦是个“不倒翁”村支书,可谓是名副其实。从其履历上来看,自1967年参加工作到2018年退职,王在伦在村支书这个位置上稳坐30年之久,当然,这还不包括顶有名誉村支书头衔的那10年。这样一个“不倒翁”,退职之后的今天咋就倒了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4月10日,县重点村居集中整治工作组入驻焦堂村。刷写墙体标语、悬挂过街横幅、设立举报箱,召开党员干部及群众代表大会,公示2014年以来所有涉及民生的资金信息,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俺儿都离世几年了,为啥上面还写着他领低保、残疾人补贴呢?”村民孙秀荣看到村里公示墙上的信息,很是纳闷。她曾多次为儿子到村里申请低保、残疾人补贴,但一直没有办下来。
“有人用我死去傻儿子的名字骗取国家补贴,我要举报!” 孙秀荣气愤地对前来走访的工作组人员说道。
“立马核实问题线索,看看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听闻此事,组长马静立即布置案件组进行摸排暗访。
初核工作进展顺利。孙秀荣的儿子张帅磊患有先天性智障,2010年12月被鉴定为智力二级残疾,孙秀荣夫妇俩多次为其申请低保和残疾补贴未果。2014年夏,张帅磊不幸溺水死亡。2015年1月,王在伦借张帅磊之名成功申请残疾补助和低保,存折由其个人保管使用。至2019年,累计6690元的两项钱款全部落在了王在伦的腰包里。
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随着调查的深入和村民多次举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原村支书王在伦存在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工作组遂将此问题线索移交县纪委监委调查处理。
调查取证、梳理账单、政策攻心,真相很快浮出了水面。
王在伦作为村里一把手,罔顾群众利益,为达到敛财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经核查,无论是低保、残疾补助,还是国家化解“普九”债务资金,村办公经费等等,只要有机可乘,有空可钻,他就会利用职务之便,不失时机地施展各种贪腐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004年省道326加宽扩路,太康段途径焦堂村,共征用该村村民土地44.506亩,村集体土地11.228亩。在得到要征用村集体土地的消息后,王在伦开始打截留占地补偿款的如意算盘。随后,王在伦分别用家人及其亲属等人的名字,虚报占地面积。就这样,占地补贴款被王在伦名正言顺地周转到了自己的钱袋里。自2008年至2017年,王在伦共领取省道326占用村集体土地补偿款98806.4元,其中79000元用于偿还村级账务,19806.4元用于个人生活开支。
王在伦贪腐成性,长期把持村政务、财权。据统计,他在任职村支书期间,涉案金额达198699.4元。王在伦还借用家族势力压制村民意见,大搞一言堂,群众敢怒不敢言。2018年,全县进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王在伦虽退职但心有不甘,妄想让其子接班继位,继续把持基层政权,维护既得利益。在其子竞选失败后,他组织人员多次上访,反映所谓的候选人张光某违反换届纪律问题。后经县纪委监委调查处理,仍不肯息诉罢访。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王在伦最终栽在自己设置的陷阱里。5月12日,王在伦受到开除党籍的处分。
警车虽已远去,但警笛声犹在耳畔。以案为镜,以案为戒,以点带面,围绕王在伦案的警示教育系列活动正在全乡及更大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太康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