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平顶山手机报》第167期
2018-08-16 20:15 来源: 平顶山纪检监察网站

【本期导读】

▲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巡视组巡视河南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动员会召开

▲监察法释义:监察机关运用谈话措施对可能发生职务违法的监察对象进行处理

▲清风时评:正是年轻有为时 莫为金钱遮望眼

▲简讯三则

▲廉政故事:不取灵芝

【廉政要闻】


●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巡视组巡视河南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动员会召开

  8月15日下午,我市召开贯彻落实中央巡视组巡视河南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动员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对我市巡视整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
  市委书记周斌在会上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雷明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葛巧红,市委常委黄庚倜、张明新、杨克俊、李建民、汪应成、卢锡恩、摆向阳出席会议。
  周斌指出,要以最鲜明的政治态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抓好巡视整改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巡视组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充分认识到抓好巡视整改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是一项极其严肃的政治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的重大契机,是推动我市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迫切需要,切实增强抓好巡视整改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周斌强调,要以最强烈的责任担当,突出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关键,坚决把巡视整改抓紧抓牢抓到位。要坚持全面整改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紧紧扭住最关键最要害的问题深入整改,着力解决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重形式、轻落实的问题,着力解决好践行“四个意识”有差距、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淡薄的问题,着力解决好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组织纪律执行不严的问题,着力解决好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问题,着力解决好巡视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切实让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声音在平顶山大地无比响亮,让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工作导向无比鲜明,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让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党员干部心灵,让“从严”和“实干”的氛围更加浓厚。
  周斌强调,要以最有力的推进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如期交上巡视整改高质量答卷。高质量推进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是省委交给我们的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扛起政治责任,端正态度,举一反三,注重实效,全员参与,标本兼治,统筹兼顾,确保如期全面完成整改落实任务,向省委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会议就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整改、选人用人整改、巡视巡察工作整改、脱贫攻坚整改作了安排。
  在平的市级领导出席会议。(平顶山日报记者 孙鹏飞/文 牛智广/图)

【理论视角】


●监察法释义:监察机关运用谈话措施对可能发生职务违法的监察对象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对可能发生职务违法的监察对象,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可以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或者要求说明情况。
  本条是关于监察机关运用谈话措施对可能发生职务违法的监察对象进行处理的规定。
  规定本条的主要目的是使监察工作与党内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第一种形态相匹配,使谈话成为一种法律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从党的历史和从严治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监察工作要在运用第一种形态上多下功夫,抓常、抓细、抓长,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使监督工作有锋芒和针对性,真正严肃起来。
  本条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谈话的对象和要件。谈话的对象是监察对象,要件是其可能发生职务违法,这主要是指监察对象有相关问题线索反映,或者有职务违法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做好监察工作,必须与党内监督同样注重第一种形态的运用。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必须从小处抓起、从日常抓起,对有可能发生职务违法的监察对象,一定要尽早依法进行谈话或者要求其说明情况,避免其滑向职务违法犯罪的深渊。这既是监察机关履行好监察专责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对党的事业负责,是对监察对象的爱护。
  二是谈话的主体和方式。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进行谈话或者要求说明情况,要按程序报批。谈话由监察机关相关负责人或者承办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的,可以由被谈话人所在机关、组织、企业等单位党委(党组)或者纪委(纪检组)主要负责人陪同。“委托有关机关、人员”,是指委托被谈话人所在机关、组织、企业等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谈话工作应当在谈话结束后的规定时间内,由承办部门写出情况报告和处置意见后报批,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置:(1)反映不实,或者没有证据证明可能发生职务违法行为的,予以了结澄清;(2)有证据证明可能发生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按照管理权限,由监察机关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3)反映问题比较具体,但被反映人予以否认,或者其说明存在明显问题的,应当再次谈话或者进行初步核实。(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清风时评】


●正是年轻有为时 莫为金钱遮望眼

  近日,贵州“90后”女干部张艺因涉嫌贪污被提起公诉,引发热议。据检察机关指控,案发时工作尚不满一年、年仅25岁的张艺,涉嫌贪污40余万元民生领域资金。
  不仅是一个张艺,2016年,湖南省新宁县一名“90后”干部谢明润,因挪用医保基金资金合计40余万元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2018年3月,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一起社保资金贪污案,犯罪嫌疑人王新民也是一名“90后”。
  这几个“90后”年轻干部,学历高、能力强,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有着光明的前途和美好的未来,因此他们的贪腐更让人震惊和惋惜。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开始贪腐,暴露出价值观的扭曲,错把金钱当做人生的本钱。
  近些年,很多落马贪官在忏悔书中总会谈及,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经历过苦日子。这些人自诉贪腐的一个动机,就是穷怕了,希望金钱能保障下半辈子过高枕无忧的生活。且不说这些话有拿贫穷经历博同情的嫌疑,但看年纪轻轻就走上贪腐之路的“90后”干部,一直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他们“伸手”并非因为生活艰辛,而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和错误价值观的影响,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疯狂追求物质享受。“90后”干部廖静,骗取国家近180万元,花费35万元整容、35万元买豪车。贪了270万元的王新民,非法所得大部分用在吃喝玩乐上。殊不知,金钱不是生命的全部,它只是生活的工具。如果一个人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那么很容易就患上了严重的“缺钙症”。
  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结底在于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面对时代重任和党的期望,年轻干部决不能把金钱作为人生的追求。年轻干部要成为合格接班人,就要经过基层历练、艰苦地方磨砺、吃紧岗位锻炼,真正做到遇到诱惑抵得住、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图名、不图利,专心致志做好工作。如果战胜不了贪欲,看到金钱两眼就放光,何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正确对待事业、对待金钱、对待人生。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对青年学生所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我对金钱没有好感,对于我来说,金钱作为一种劳动所得,只能发挥购取衣食和书报的作用,至于它还能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我丝毫也不稀罕和羡慕。”这是优秀共产党人汤庆福的金钱观,背后折射的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观。年轻干部刚参加工作,最要紧的是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锤炼作风,以“先锋”的形象示人,迈好“天天向上”的每一步。如果一见到利益就想要,一见到好处就伸手,那只能是还未起步就止步,还未绽放青春光彩就断送锦绣前程。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组织的损失。
  年轻干部是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从多方面为年轻干部提供了建功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实现新作为的大好机遇和宽阔舞台。年轻干部只有强化自我修炼,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才能不负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中国纪检监察报 桑林峰)

【简讯】


●8月10日,宝丰县召开纪检监察系统“三转”工作推进会,听取各乡镇纪委书记上半年工作、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的汇报,围绕乡镇纪委如何转职能、转作风、转方式等问题进行座谈,各乡镇党委书记就“三转”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


●8月10日,新城区应滨街道组织各村新一届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负责人和机关科级干部、站所长集中学习发生在身边的侵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敲响廉政警钟,增强党员干部党纪法规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


●8月16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召开全体会议,集中学习市纪委《关于三起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不力被问责典型案例的通报》和“三公经费”管理、日常报销、财务审计、项目评审等财务业务知识,推动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廉政故事】


●不取灵芝

  康熙52年,广西巡抚陈元龙给康熙奏报,“桂林山中产有灵芝,时有祥云覆其上”,采到一枝高一尺余、状如云气的灵芝,并引用《神农经》中“王者慈仁则芝生”。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他还批过:“如史册所载景星、庆云、麟凤、芝草之贺,及焚珠玉于殿前,天书降于承天,此皆虚文,朕所不取。惟日用平常,以实心行实政而已。”
  康熙摒弃了天降祥瑞的虚浮学说,而把“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年谷丰登,民有吃的”视为“莫大之祥瑞”,正是要提倡“以实心行实政”。古代统治者也明白,各级官员不务实,老百姓活不好、活不下去,其封建统治是要垮台的。“不取灵芝”的故事强调要有实干实政,告诫领导干部一定要务实、扎实,工作要做到实处。

【清风语韵】


●贪心好比一个套结,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闭塞了。 ——巴尔扎克


责任编辑: 杨世崇
清风平顶山微信
清风平顶山微博
版权声明 主办:中共平顶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平顶山市监察委员会
技术支持:山谷网安 访问次数: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9986号
豫公网安备 4104020200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