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平顶山手机报》第150期
2018-04-20 11:40 来源:

【本期导读】

▲李建民:强化监督执纪办案 凝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合力

▲李建民:对标整改 狠抓落实 确保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

▲全市2017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结果出炉 14家单位受表扬 4家单位被通报批评

▲监察法释义:关于监察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和监察工作指导思想的规定

▲清风时评:所有被“围猎”的甘甜,终究不过是苦酒一杯

▲简讯四则

▲廉政故事:拒贿自洁


【廉政要闻】

  ●李建民:强化监督执纪办案 凝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合力

  4月13日下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召开,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主任李建民参加并讲话。

  在听取了各县(市、区)纪委书记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后,李建民指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要政治站位再提升,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特别是结合当前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坚决惩处乡霸、村霸利用宗族势力破坏选举,把持基层政权的行为。要职责定位再坚守,重点查处群众身边的涉黑涉恶腐败、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扫黑除恶工作推动不力等问题。要人员力量再统筹,强化监督执纪办案,拓宽监督举报渠道,通过宣传让群众参与进来。要规范问题线索处置,加强研判力度,筛选有价值高质量的线索。要建立协同办案机制,与政法机关同步立案、同步调查,做到纪法衔接、协调推进,凝聚开展专项斗争的强大合力。要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加大对党员干部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坚持“一案双查”。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按照“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加强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平顶山日报社记者 王孟鹤)


李建民:对标整改 狠抓落实 确保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

  4月18日下午,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主任李建民带领市纪委有关负责同志,到叶县督导九届市委三轮脱贫攻坚领域专项巡察整改落实工作。

  李建民一行先后到邓李乡庙李村扶贫车间及张高村村级光伏电站现场察看,深入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叶县工作汇报。

  李建民指出,去年以来,叶县按照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全面发力,攻坚克难,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李建民强调,叶县要对照省定标准,找出薄弱环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力度,对标整改,认真抓好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重点工作,及时查漏补缺,巩固提升,确保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长远,突出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确保项目符合科学发展理念、符合产业政策,真正让群众受益。要依托扶贫车间、“千头线”等项目,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夯实产业基础,提高产业覆盖率,帮助贫困人口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巡察组要真正沉下去发现问题,主动与县乡沟通,及时反馈,督促乡镇整改到位,确保中央、省、市关于扶贫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古松代表叶县县委汇报了九届市委三轮脱贫攻坚领域专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


全市2017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结果出炉 14家单位受表扬 4家单位被通报批评

  4月11日,市委通报了2017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工作情况。

  通报对考核结果排名靠前的郏县、宝丰县、新华区和市委党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工商局、市安监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政府办公室、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妇联予以表扬;对考核结果排名靠后的市科技局、市广播电视台、市科协、市化工产业集聚区提出批评,责令其党组织向市委作出书面检讨,对其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根据市委安排,今年1月至2月,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组织17个考核组,对9个县(市、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和108个市直单位进行了检查考核。采取述责述廉、民主测评、指标测评、个别座谈、明察暗访和延伸考察等方式,重点检查考核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情况。会同市统计局民调中心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干部、群众代表1941人开展11场问卷调查。

  通报指出,总的来看,全市各单位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纪委(纪检组)正风肃纪力度不断加大,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巡察利剑作风更加彰显,标本兼治成效进一步深化。但同时,也存在着落实主体责任压力传导还不到位、“四风”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干部作风"虚、浮、假、躁"等问题。

  通报要求,各单位要针对检查考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考核排名靠后的单位,将被列入市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点督导单位。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整改不到位或整改不力的单位从严问责。

  通报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扛稳抓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肃党内生活,强化党内监督,狠抓责任落实。各级纪委要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的作用,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我市综合实力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理论视角】

  ●监察法释义:关于监察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和监察工作指导思想的规定
  
  第二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
  
  本条规定不是宪法内容的简单重复,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规定本条的主要目的是旗帜鲜明地宣示党的领导,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体现了“四个意识”,彰显了“四个自信”,有利于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更加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地依法领导监察委员会开展反腐败等工作,扛起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理政的政治责任。监察法是继宪法之后,又一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法律条文的法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监察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察法的魂和纲。
  
  本条规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其中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十四个坚持”,第一个坚持就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总纲,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对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作进一步确认,这有利于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有党的领导才有中国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最大的国情和党情是什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是领导一切的,任何改革都必须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党管干部不仅管干部的培养、提拔、使用,还要对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对违纪违法的作出处理。成立监察委员会作为专门的反腐败工作机构,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对违纪的进行查处,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进行调查处置,这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是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反腐败斗争才形成压倒性态势并巩固发展。监察法把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机制固定下来,着力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提供坚强法治保证。

  二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释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根本目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形成了科学完备的思想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重要总结,也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各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后,有序有效开展工作首要的就是要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工作。

  三是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党中央深刻洞察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要求把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主要体现在:第一,解决了监察范围过窄问题,填补了监察对象上的空白。第二,解决了纪法衔接不畅问题。改革后,监察能够管住纪与法,解决过去一些地方职务违法无人过问,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先移后处”“先法后纪”,甚至出现党员“带着党籍蹲监狱”等问题。第三,解决了反腐败力量分散问题。改革后,通过整合行政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行一套工作机制、两个机关名称,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对党中央或地方党委全面负责,有利于形成监督合力,提高工作效率。第四,解决了手段单一问题。监察法规定了12种调查措施,依法赋予监察机关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提高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的水平。(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清风时评】

  ●所有被“围猎”的甘甜,终究不过是苦酒一杯

  “孙政才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党的六项纪律、中央八项规定条条违反,‘四个意识’个个违背,不仅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更贪赃枉法,大肆收受贿赂,成为甘于被‘围猎’的对象。”日前,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孙政才受贿案一审结束后,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如是说。

  无论是什么级别的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手中的权力,就很容易被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围猎”,成为他们的“俘虏”。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交织、“围猎”和甘于被“围猎”交织等问题依然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从实际情况来看,甘于被“围猎”的现象并不鲜见,值得高度警惕。

  如果说被“围猎”是被动的,那么甘于被“围猎”则具主动性;如果说被“围猎”是客观存在,那么甘于被“围猎”则完全是主观故意。就领导干部而言,都受过一定教育、经过一定历练,也不是轻易都能被“围猎”的。但从查处的贪腐官员来看,很多人之所以“中招”,不是“围猎者”如何高明,而是“被猎者”自甘堕落。可以说,领导干部一旦甘于被“围猎”,那就必然和“围猎者”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再想保持清白、独立人格,就比较困难了。多少领导干部像孙政才一样,不是不知道“围猎者”的目的,却迷恋于各种利益,以致泥足深陷,无力自拔。

  对比因被“围猎”而误入歧途的领导干部,那些甘于被“围猎”者对党和国家的危害更大。事实上,甘于被“围猎”的领导干部,不是不知道党纪国法威严,也不是不知道“围猎者”的用心,只是他们已经完全被泛滥的贪欲和输送的利益“绑架”,利令智昏,甘愿为虎作伥。比如,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一心痴迷于各种名贵玉石,然而玉石映照出的不是他的君子之德,而是在纵好图利驱使下的腐化堕落轨迹。玉之过?欲之祸!用自己掌握的权力为不法商人、利益集团办事牟利,自愿受其驱使,甚至成了“围猎者”的代言人,这样的领导干部不可不谓“心腹之患”。

  凡“甘于”者,多难以“回头”。分析那些甘于被“围猎”的对象,其自甘堕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明明知道“围猎者”别有用心,但一看到那诱人的“香饵”,就无所顾虑,自动上钩。殊不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天上掉下馅饼,也很可能就是陷阱。忍不过,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侥幸心理让人忘记底线。有些领导干部曾认为,自己大权在握、只手遮天,不会出事。况且,“围猎”自己的人多是同学、战友、朋友、哥们,他们不会出卖自己。事实上,侥幸恰恰是不幸的开始。从通报的很多案件来看,一旦领导干部被查,曾经的“好朋友”皆会成为检举揭发的证人。因此,不要认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其实是漏洞百出;不要认为无人知晓,其实人人皆知。

  胡乱攀比让人迷失自我。在少数领导干部心中,自己能力不差,工作没少干,却在生活待遇上与商人老板相差甚远。于是,心有不甘,想着好好享受,迷恋香车美女。而这些恰恰是“围猎者”早已准备好的。一旦领导干部迷恋上“那盆正在加热的温水”,就难以逃脱“那些青蛙”的命运。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把当官作为一个满足无穷贪欲、获得无限私利的捷径,就很容易成为甘于被“围猎”的对象。

  被“围猎”者可叹,甘于被“围猎”者可怕。他的可怕在于他明知已入歧途,却不悔改;明知破纪破法,却不止步;明知加速堕落,却不收敛。如此行为,是公然背叛理想信念,公然对抗党纪国法,公然不讲政德、不讲党性。这种“甘于”,注定没有回头路,也终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惩处。

  所有被“围猎”的甘甜,终究不过是苦酒一杯。面对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领导干部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绝不能被他们“绑架”,成为他们的“俘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防止被“围猎”,祛除“心魔”很关键。“心如明镜台”,是“时时勤拂拭”的结果。时时处处事事谨小慎微、防微杜渐,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中国纪检监察报 桑林峰)


【简讯】

  ●4月11日上午,市教育局纪委召开全体纪检监察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重点工作推进会精神、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纪委监察委机关调研讲话精神、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办案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市干部作风大整顿督查通报会议精神。(市教育局纪委)

  ●4月13日上午,舞钢市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要求以强有力问责夯实责任,严肃查处党员干部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加强对有关职能部门履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舞钢市纪委监察委)

  ●4月17日,湛河区召开拆违拆迁工作专项巡察动员部署会,将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该区涉及拆违拆迁工作的10个乡办和7个区直单位进行专项巡察。(湛河区纪委监察委)

  ●4月17日下午,宝丰大讲堂之廉政专场在该县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开讲,国台办副调研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唐博以《汉代巡视制度的历史启示》为题做专题辅导报告。(宝丰县纪委监察委)


【廉政故事】

  ●拒贿自洁

  明代广西总兵山云初到任上,问老差役郑牢:“如今本地送礼之风颇盛,我能否去贪利呢?”郑牢答道:“您初来乍到,如白袍着身,若染墨点,终难洗净,您愿穿无污之新袍,还是愿穿黑墨之污袍,当自行选择。”山云又说:“他人送礼,我若是不收,他们必然疏远于我,怀疑于我,甚至怨恨我,我又该如何?”郑牢答道:“为官者贪财,朝廷自有重法惩处,您不惧法度,反畏行贿人吗?”山云听了深受启发,任上始终清白坦荡,不贪不受。

  【清风语韵】

  ●没经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杨绛


责任编辑: 杨世崇
清风平顶山微信
清风平顶山微博
版权声明 主办:中共平顶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平顶山市监察委员会
技术支持:山谷网安 访问次数: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9986号
豫公网安备 4104020200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