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疫情防控中一些过激行为在网络上频频曝光:一名教师因为在空旷无人的小区跑步没戴口罩,结果被强制隔离14天,还挨了单位处分;一位农村老人在家门口找厕所时忘戴口罩被拉走强制隔离;在空旷的广场,一女子对劝其戴上口罩的警务人员表现出不屑,四个彪形大汉将其盘翻在地,戴上手铐拉走;尤其是湖北孝感一家三口在家打麻将时,遭到防疫人员径直进屋一通打砸破坏,等等。这些咄咄怪事接踵而至,持续发酵,引起人们的警觉。
家,是公民私生活的堡垒,因此有“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一说。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公民住宅权和隐私权不可侵犯。然而,一群戴着红袖章的人,可以随意冲进别人家里,对一家人大打出手,把法律当成了废纸一张。
疫情防控压倒一切,这也让有的人产生了幻觉,仿佛红袖标一戴就是正义的化身了。打着疫情防控的名义,对无辜同胞公然羞辱、打砸发泄,俨然已经成为另一种正在蔓延的病毒。
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善与恶,那些蓄意隐瞒重点疫区旅行史、又四处传播病毒的人,成为众矢之的,必然受到法律严惩;那些不配合检查,与值守人员发生冲突的,也付出了痛心的代价。但是反思一下我们的工作就完美无缺么?如果对重点疫区返乡人员不那么另眼相看,甚至歧视、敌视;如果对隔离人员多一些“言入心”的解释宣传、少一些冷冰冰的“强制”;如果没有武汉人员在高速上飘二十多天天不收地不留的悲惨,我想会有更多地返乡人员主动报告、配合隔离。面对日益升级的强制措施和舆论压力,这些孤独无助者,好像成了“阶级敌人”,他们还怎么配合?
网上曝光了不少与卡点执勤人员冲突的视频,但调查真相显示,一个巴掌拍不响,有些执守者态度不好,让被检查人下不来台,甚至故意挑衅激怒那些充满焦虑的“逆行者”,把断章取义的视频发出来,以宣泄快感。因为我们对上岗人员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规范约束,有的“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动辄“上纲上线”,演绎出不必要的冲突。疫情防控,是众志成城的共同防御,不能成为宣泄仇官情绪、践踏社会秩序者的狂欢!
大疫当前,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所谓“硬核”措施,得到了群众支持,这在情理之中。但是“真理只要再向前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任何事情失去了时、度、效,就会适得其反。“硬核”的滥用,是因为我们起初没有从法理上给大家讲清楚,没有对其过度演绎及时做出防范。从法理上讲,在没有认清病毒真面目,没有应对疫情精准之策时,为了使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这一公共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我们集中和扩大政府的公权力、限制民众的私权利,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这叫做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仅过度执法、滥用强制,涉嫌违法。一些不科学、不精准、一刀切的决策,也是于法无据的。比如,在重点人群已经隔离、重大风险已经解除的情况下,还长时间限制群众行动自由;如果企业采取了足以防止疫情输入和扩散的措施,仍然禁止其开工营业,也涉嫌侵犯企业合法权益。
疫情防控,本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进社会和谐,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契机,但实际操作执行中,往往有些人打着“都是为你好”的旗号,做伤害群众的事情,滋生出很多新的问题。为群众好,为什么不能保持善意、理性、平和?为群众好就能成为违法乱纪的挡箭牌?殷鉴不远,历史的悲剧决不能重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的,“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疫情防控要科学精准有力有效,必须依法进行;脱离法治轨道,不仅违背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初衷,而且败坏了司法的公信力,其结果贻害无穷。
防控措施在确保“硬核”、体现硬度的同时,更要有温度、讲法度。当下,大部分民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禁足”、居家隔离,很多村庄和社区都已经封闭管理了二十多天。时间越长,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就越容易出现波动。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疫情防控人员多倾听、多解释、多疏导,征得理解和支持,
面对疫情防控这场法治大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法治意识,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违规违法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及时纠偏引正,涉嫌违法的要坚决严惩,决不能让疫情防控成为违纪违法、暴力执法的保护伞。对基层在疫情防控中建立起来的战时自治体系,要在法治轨道上规范提升为常态化机制,以此为契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