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的一则90后干部贪污挪用千万公款的案例着实让人一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经济开发区财政局原出纳王红梅从2015年1月起,为博得男友欢心,伪造银行对账单、虚假票据,模仿领导签字、私刻单位公章,先后50余次从单位公款账户划转了1500余万元到自己的私人账户,用于购买彩票和个人消费。而在这惊人的违纪违法过程中,王红梅原单位的领导、财务主管及身边的同事竟然鲜有察觉、提醒或警告,案发一年多直至巡察组进驻后才发现了问题,揪出了蛀虫。
在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药》中,用了很多笔墨来描写“看客”们的麻木不仁。他们面对杀人的场景,唯一的反应就是开心。只要死的人不是自己,不管是谁,不管是怎么死的,不管死后如何,在他们的眼里,都是一个反应——开心。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怒透纸背,直抵人心。多年来,大多数人对“看客”现象始终抱着批判的态度,国家和社会通过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守望相助、勇伸援手等正能量,鼓励人们纷纷用热情和友善去帮助他人,拒当“看客”。
可透过这则90后违法贪污挪用公款案例,依然能够看出,“看客”的现象并未绝迹。这也牵出了,如今公职人员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身边违规违纪违法者的问题。人们常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有人说“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还有人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总而言之似乎是觉得他人的“过错”和自己无关,更不会牵连己身,有这样想法的人实在是大错特错。
首先,不当“看客”是一种关怀。同事之间本就应该守望相助,多些人文关怀,对于一般性错误,早提醒比不提醒好,拉一把总比坐视不理要强。特别是有一些年轻同志履历尚浅却身处重要岗位,由于缺乏对纪律法律的敬畏之心,对全面从严治党和坚决惩治贪腐的大势没有深刻领悟,易走钢丝以身犯险,这个时候身边领导干部常教育、老同志们多提醒就显得十分必要。实践证明,对于一些苗头性的错误,通过日常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就能够避免“小错铸成大错”“堤溃蚁穴”的结局发生。
其次,不当“看客”也是一种要求。违纪违法无小事,如果一个单位或部门清气为尚、正气充盈,那么势必就会鲜有人碰触红线、去犯险境。反之,如果大家漠而视之,甚至在违法违纪的歧途上各显神通、相互攀比,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船沉众人淹。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敢于发声、勇伸援手,对试图踏碰底线者敢于劝诫,对违规违纪现象勇于斗争,展现的不仅是个人的胆量和胸怀,更体现了对集体利益的责任与担当。
再者,不当“看客”更是一种责任。按照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各个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履行“一岗双责”,对身边工作人员肩负着教育、监督、管理职责,若抱着“看客”心态,对身边“吃一点”“拿一点”“偷一点”的违规违纪现象睁只眼闭只眼,既是对违纪违法者的纵容,作为领导者自身最终也难逃追责。总之,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堵塞漏洞,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需要齐抓共管、人人有责。
20世纪初,鲁迅先生的《药》被收录在了他名为《呐喊》的小说集里。放眼当下,对身边的违规违纪者,每个人也当止于“看客”心态、勇于“呐喊”,敢于发声。即便是横跨百年的时间轴,这两者之间的寓意恐怕也是想通的。(作者:平顶山市人社局 毛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