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花的钢钎,凌空除险的身姿,誓把山河重安排的标语……让观者与英雄再次握手,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
4月13至4月16日,鲁山县纪委监委分批次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赴红旗渠开展“学习党史守初心 汲取力量担使命”活动。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批学习,在红旗渠,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林县人民的自力更生,引发了我灵魂深处的共震。
“我们的党性原则不允许我们眼睁睁看着地里旱着长不出庄稼,看着几十万父老乡亲翻山越岭挑水吃而无动于衷!”面对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自然条件,1960年,以杨贵、李贵为首的林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发出了“引漳入林” 的铮铮誓言,决定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就是怀揣着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杨贵他们用自己全部的言行践行着党的宗旨,与林县人民一道住山洞、睡帐篷、吃咸菜、啃窝头,奋战于悬崖绝壁之上。多少年后,杨贵只要回到林县,男女老少都亲切地称他“老杨”。一声老杨,喊出了血浓于水的干群关系鱼水深情。
看着巍巍太行,红岩绝壁,聆听着英雄的10万林县人民经过十年苦战,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一滴一滴汗水,硬是在太行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长1500公里红旗渠的故事,我的眼眶几次闪出泪花。这是怎样的人民啊,这是怎样的力量,红旗渠的修建不光是物质的博弈,更是精神的对垒,是对意志的考验啊。登临由300名青年、历时1年多、凿出616米的岩洞廊桥,眼前浮现着他们夜以继日开山凿壁的身影。他们,用纯朴的青春之火,谱写了动听的人生乐章,让我再一次感悟着“青春,是竭尽全力的年纪”“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的蓬勃力量。
红旗渠是一条生命渠,更是一条廉洁渠。在总投资6865万元工程实施中,林县党员干部没有一次请客送礼,没有一处挥霍浪费,没有一例贪污受贿,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他们用心中的“戒”,换得了群众心中的“信”。在红旗渠纪念馆中,我看到有一个炸药箱,在箱盖贴着一张收据。原来,这是发生在修渠过程中的一段感人故事。当时常年住在工地的指挥部领导干部看到大家的换洗衣服和一些个人用品无处存放,就找到指挥长马有金,希望使用工地的废炸药箱。但马有金两眼一瞪,黑着脸说“往后不要再提这类事。”随后,由财务部门统一定价,限定一人一个卖给了大家。怕以后说不清楚,大家就把财务上开的收据贴在箱子盖子的背面,以备查询。废炸药箱是用来衡量党性原则的标尺,是印证共产党人自律与清正的标志,红旗渠建设者们像一面镜子,让我感动之余更是照亮了我的身心。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经过两天短暂的实地践学,我走了一路,看了一路,惊叹了一路,思考了一路。我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红旗渠精神永远不会褪色,永远不会过时,也将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精神法宝”。(鲁山县纪委监委驻县教体局纪检监察组 孙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