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是号称“帝王哲学家”的皇帝马可·奥勒留所作。奥勒留作为曾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位20余年历经内忧外患。许是常年征战的经历,他以哲学的眼光开始思索生命,拷问灵魂。书中文字自灵魂深处流淌而来,朴实却直抵人心。它告诫我们,人要过一种理性的生活,一方面要服务社会,勇于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德行,怀律己之心,努力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保持心灵的安静和自足。
与2000年前的先哲交流思想,其人格令人敬仰,让人警醒。书中,他这样对自己说:“要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衡,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这是他思想人格、情怀境界的象征与浓缩。穿越两千多年的岁月,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感悟他的高洁品格,领略他的精神气度,不仅是对自我灵魂的一次洗礼、净化,也是对生命的一次叩问与救赎。
炼就清心明德的素养
伟大从不喧嚣,真实的生命因淡泊而持久,因超然而升华。书中说:“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保持一颗淡泊平常的心态,就要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从容谦和。作为纪检干部,要守护心灵的净土,历练内心的从容,就要常常照照“党章”的镜子,学学“廉洁准则”的标准,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常做思考,反省过去,审视自己,清理一下思想的污垢,找找自己的不足,看看面对名与利,能否保持平常心,是否迷失方向。要时刻保持清醒,以平常心对待自己,不困于心、不囚于形,不流于俗、不役于欲,始终学会与平淡相处,做到“心中有天地,不为外物侵”。
树好刚正不阿的正气
这本书告诉我们,“那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信念”。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行为和思想的总开关,信念是旗帜,是方向,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两千年后的今天,坚定的理想信念更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纪检干部,我们更应时刻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理性认识自己的责任,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带头讲正气,讲原则,“要像屹立于不断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巍然不动,驯服着它周围海浪的狂暴”。不可否认,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一些干部丧失了立场和原则,忘了初心,忘了入党誓词,视理想信念为虚伪飘渺的“空中楼阁”,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丢弃了理想与方向,忘记了信念与担当,那结果只能是“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强化敢于担当的精神
《沉思录》告诉我们,“当你做摆在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的遵循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事情。”“只要我们遵循着理性行事,便无所畏惧,因为只要我们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纪检工作是一种特殊的事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不能冷眼旁观,更不能消极懈怠,对于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坚定的“怀着友爱、自由和正义之情感去做手头要做的事情”,要有一颗担当的心。担当不是“下马伊始,发号施令”,不是“拍拍胸脯,表表决心”,更不是“心无韬略,干哪算哪”,担当体现党性、品性、觉悟和胸襟。对纪检干部来说,敢于担当,不是轻松的事,必然要与困难为伍,与吃苦相伴,面对矛盾问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困难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错误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真正做到让担当精神入脑入心,并付诸行动。
掩卷沉思,余味深长。数千年前的皇帝都能做到时时自省内敛,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纪检干部,我们更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时刻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加强自身修养,常怀律己之心,把纪律、法律转变为高度的自律,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个人生活不能奢,思想防线不能松,在寻常之中保持防微杜渐的警惕,保持小恶不为的审慎,保持及时反省的清醒。“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能够在细微之处保持警惕、审慎和清醒,也是一个共产党员不改其白、不毁其节的风骨与本色。(叶县纪委 马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