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一代廉吏陈廷敬得以善终的“五字诀”
2017-06-23 08:22 来源: 平顶山纪检监察网站

读完王跃文的《大清相国》,内心感到无比的震撼,终于理解为什么此书能成为王岐山书记的三本荐书之一。

  康熙一朝,群星璀璨,然善终者寥寥:纳兰明珠,权倾朝野,荣称相国,掌仪天下之政,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索额图,计擒鳌拜,征噶尔丹,签尼布楚,却涉太子之争,被禁宗人府,终饥饿而死......

  然陈廷敬,顺治入仕,康熙知遇,初擢帝师,历四部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总裁《康熙字典》,终老相位,其家族亦进士九出,翰林六鸣,而最终得以善终,为何?

  在书中,作者王跃文已经给出了答案: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

  王跃文的评价,与陈廷敬自我总结的“官场五字决”如出一辙:

  一曰等。这可以理解为积累与历练。陈廷敬深谙“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谨记明师教诲,起仕翰林院修编,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直至终老相位,厚积薄发,终成大器。

  二曰稳。稳由“禾”和“急”组成。其意为象禾苗生长一样,不知不觉,不急不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陈廷敬一生,不党不私,不偏不倚,不见风使舵、首鼠两端,而是立场坚定、稳扎稳打,最终赢得人生圆满。

  三曰忍。忍,不一定是懦弱的表现,有时完全是刚强的外衣。忍,是一种眼光,一种胸怀,一种智慧。陈廷敬的忍不是懦弱退却、忍气吞声,而是暂避锋芒、韬光养晦。

  四曰狠。用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面对腐败,陈廷敬身上更多的表现是机断与果敢。当下深受人民群众拥护的铁腕反腐,正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德化感教各级领导干部。

  五曰隐。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陈廷敬一生未离仕途,但始终淡泊名利,于进退之间,拿捏得当,方才行走官场,游刃有余。

  陈廷敬的五个字,是对自身修为的经典概括,让人想起《论语·宪问》里面的一个经典对话——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古人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更需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像陈廷敬那样先修身立德,再廉政敬民,最后以安人安百姓。

  曰清、曰慎、曰勤。作为纪检干部必须有清白的操守、清介的修养、清平的思路、清明的头脑和清廉的作风。同时要以慎言、慎行、慎独、慎微为标准,尽心尽力,殷勤恭谨,忠诚担当,善始善终。如果我们都能像陈廷敬那样修身立德,廉政敬民,何愁不能达到康熙帝谕陈廷敬“宽大老成,几近完人”的境界呢?(鲁山县纪委 杨天增)

责任编辑: 杨世崇
清风平顶山微信
清风平顶山微博
版权声明 主办:中共平顶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平顶山市监察委员会
技术支持:山谷网安 访问次数: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9986号
豫公网安备 4104020200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