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以,古代清官灿若星辰,流传下来很多佳话,这其中,当以如何拒贿最受人推崇,因每位清官性格不同,情形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现从史籍中采撷几例,对今人也应有很强的启发效用。
战国时期,公孙仪任鲁国宰相,他有特别喜欢吃鱼的嗜好,但却对别人送的鱼一概不收。他的弟子不解,劝他说:“您喜欢吃鱼,为何对别人送来的鱼不接受呢?”公孙仪回答道:“我正是因为爱吃鱼,才不要别人的赠与。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我内心难免会有照顾他们之意,便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迁就于他们,就必然会歪曲和破坏律法;一旦我做出违法乱纪之事,结果就一定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仍爱吃鱼,但这些人却不会再给我送鱼,而我因没有俸禄也吃不上鱼了。反过来说,我不收别人之礼,公道办事,自然不会枉法和罢相,就可以凭自己的能力,长久地维持我爱吃鱼的嗜好啊。”
春秋时期,子罕任宋国司城,有人要将一块玉献给他,子罕不肯收受。送玉人说:“我已将这块玉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说这是件稀世珍宝,所以我再敢献给您哪。”子罕却道:“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美玉为宝,若你一定要我收下,那我失了清廉,你失了玉石,岂不是大家都丧失了各自的宝?不如各留其宝吧。”送玉人听后拜服在地,说:“实不相瞒,我把这块宝贝揣在身上,日夜忧心不宁,更不敢还乡。我之所以将它献给您,是为了保全自己啊!”子罕听他如此一说,就把送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并请玉工前来雕刻。待雕好的玉卖出去后,子罕又把卖得的钱全部交给了送玉人,还派人把他安全送回到家乡。
东汉的杨震对拒贿则有自己的理解,在他前往东莱郡上任时,途经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过的王密正是昌邑县令。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还为了请杨震以后多加关照,王密怀里藏了十斤黄金,趁着夜晚一人悄悄地送去给杨震。杨震叹道:“唉,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呀,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王密以为杨震是假装客气,便低声说:“夜里又没有什么人知道,没事的。”杨震正色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谁知道呢?”王密听了,把金子收回,羞愧地走了。
公孙仪就个人好恶与事业兴衰成败之间的关系有清醒认识,能够管住小节,抵御诱惑;子罕明确地知道什么是自己最为看重的,自然不为所动,洁身自好;杨震心存敬畏,对操守有着严格要求,于是修身慎行,怀德自重。从这些角度讲,他们能够成为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得益于其深刻的思想自觉和始终的行动自觉。
对今天那些面临同样困惑的为官者来说,这些古代清廉官员实用的“拒贿小妙招”,无疑是最好的“教科书”。(吉利区纪委监委 石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