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是我认识的所有女性老年人中我最敬佩的一位,她用她的人生演示了如何在苦难中自立。
我小时候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姥姥家在皖北一个农村,住的是平房,一排三间连着与房子面积大小相近的院子,从我记事起,最喜欢的就是过中秋节,因为那时候姥姥家的石榴就熟了,她总是会把又大又红又甜的石榴留给我吃。
到今年,院子里栽种的石榴树已有47岁了,比我最小的小姨年龄还要大。听姥姥说,这颗石榴树是她1974年从娘家移栽而来的,那一年对姥姥来说是她人生苦难的开始,因为这一年,我的姥爷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牵连被迫远走他乡,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留在故乡的是柔弱的妻子和六个年幼的孩子,姥姥看着哭成一团的孩子,把脸上的眼泪一抹,对着孩子笑着说:“都别哭,还有娘呢!”从此收起柔弱与眼泪,家里家外、田间地头成了姥姥活动的一方天地。
闲时,姥姥喜欢围着小树左看看右瞧瞧,浇水、捉虫、松土、施肥,要么就将一个小板凳放在石榴树旁,做纳鞋底、补衣服的针线活。听妈妈说,那些年,姥姥经常对他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等石榴熟了,给你们剥石榴吃,石榴树已是她艰难生活里的期盼、不能缺少的陪伴。
花开花落、叶绿叶黄、果生果熟,姥姥就是靠着骨子里的韧劲、勤劳将孩子拉扯长大,将他们一个个的送进校园、送出农村,50年就这么过去了,孩子们就如冬天南飞的候鸟一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团聚在姥姥膝下。平时陪伴在姥姥身边的只有这颗石榴树,只是姥姥已无力对它施以精心照料了,老人家已年近八十,操持了一辈子家务、担了一辈子心事、过了一辈子苦日子的她,身体也留下了很多疾病,但她依旧每天在感觉到太阳光亮的时候起床,扶着拐棍摸索到石榴树下,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辛勤劳动的双手和胳膊粗糙得像石榴树的皮一样。她在板凳上坐定,定定的看着石榴树,石榴树的枝干曲里拐弯,一部分树枝伸到院墙外边,开着红红的花朵,像一团团火焰,在娇嫩的翠色中,热烈地燃烧着,美丽到让人热血沸腾,看着这株石榴树,姥姥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因为不久石榴就熟了。(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 朱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