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将近五个春秋了,她若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我和弟弟铭记着她的教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言传身教,她经常对我们说的那几句话更是时时牢记在心,并也常常地说给我们的儿女听,这些话将形成我们家的家风,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母亲是个家庭妇女,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家里兄妹九个,女孩子中排行老大,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母亲小学没有上完就辍学了。姥爷是村大队的支部书记,一个耿直的倔老头,黑白分明。有一年,大舅捡拾了生产队的碎砖头修猪圈,被姥爷斥为自私占公家的便宜,因大舅坚持不听姥爷的命令送回去,姥爷一怒之下将其赶出了家门。母亲自幼受姥爷的言传身教,对子女们的教育要求也很严格。弟弟小时候经常因为不听话被母亲罚跪,不承认错误就不让吃饭、不让睡觉。父亲当时在离家十几里的学校教学,一周才回家一天,教育子女和家庭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一人的肩上。有几句话,母亲总爱絮絮叨叨、翻来覆去地给我们讲,四十多年了,那几句话,总不停地在我的耳边回响,像警钟,时时地敲击着我,不断地提醒我牢记、照做。
——啥时候都别想着占便宜
母亲凡事都很注意,从不占人家的便宜,也教导我们不占别人的便宜。
小学的时候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当时整个社会都不富裕。炎热的夏季,条件好的同学会有零花钱买冰棍,稍次点的会带杯糖水,最差的就是喝学校压水井的冷水。我那时候体弱多病,一喝冷水就肚子痛,也没有条件带糖水。有次实在口渴,就急中生智,心想,我学习好,平时有同学想抄我作业没让抄,这时候如果我提出拿抄作业和喝水作为交换,他们肯定答应。果不其然,我的想法得到了实现,从此,我不仅有糖水喝,还零食不断。在我的沾沾自喜中,抄我作业的同学成绩越来越差。好景不长,这件事被母亲知道了,她狠狠地训斥了我,说你怎么能为了喝几口水就拿作业与同学交换呢?为了占一点小便宜,却害了人家,并严禁我以后将自己拥有的优势作为交换的条件。
小时候家门口经常有走街串巷收破烂的、换东西的小贩,左邻右舍的大妈大婶都是之前把价格往下搞了又搞,称好秤后总要趁人家不注意再偷偷添点或者多拿一些,母亲从来不多拿人家的东西,她总说,出门做生意多不容易,咱得够自己的就行了,占点小便宜,不光自己良心不安,卖东西的心里也别扭,多不好。遇到在街上换豆腐的,母亲也总是拿挑捡过的好豆子去换,有些邻居拿不好的豆子去换,看到母亲“异乎寻常”的行径,还讽刺耻笑母亲:“人家家里有吃商品粮的教师,风格就是高,人家多拽,还在乎这点”。遭到耻笑后,母亲并不生气,她说:“靠占光也发不了家,辛苦挣来的心里用着才踏实。”母亲从没觉得占光划算,她只求自己内心的安宁。母亲心里时常有一本账,那就是借了谁家的东西和钱,她总是记着及时归还,绝不忘记,绝不欠账。
至今,母亲的这些言行都深深地印刻在我成长的记忆里。
——办啥事都别想着请客送礼
母亲经常告诫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本分,踏实,凭借自己的勤奋与努力,不要想着抄近路走后门,那会被别人瞧不起。他和父亲都以实际行动给我们做了这方面的表率。父母一生耿直,从不会低三下气的求人,更不会找关系送礼。我中考的那年,恰好有个同村本家伯父在我报考学校的上级部门任职,我缠着父亲要他去找找人家,父亲死活不去,母亲也站在父亲那边。还说:人家是按成绩录取,考试成绩好,不用找也能录,成绩不好找了也没用。当时,我真的恨他们不关心我的前途。谁知结果出来后,没有找关系送礼,我竟然被录取了。及至毕业分配,父母在县里也没有关系或熟人,我从最东边的经济强镇平乐镇,分配到了偏僻的西北穷乡王良乡。当时,每和父母谈起,我都将其归结于没有找人送礼的原故。母亲却劝我认真工作,踏实干事,她总说,找关系能办成事是有的,但也不是凡事都要找关系,总是正直廉洁的干部多,只要有能力,踏实肯干,啥时候都不会亏着你。按照母亲的话,我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那些年,我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同时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充电,相继拿到了大专和本科的毕业证书。没有请客、没有送礼,很快,我被推荐为后备干部,后来提拔为科级干部。母亲的教诲、自身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不是凡事都要拉关系、请客送礼,在廉洁之风吹遍举国上下的今天更是如此。
——啥时候都要节俭
母亲常说,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花,该省的钱一分都不能浪费。母亲平时把碎布头都收集在一起,农闲时把它们拼接做成枕套、围裙。小时候两分钱一块冰棍,五分钱一把瓜子或一包大绿豆,看到别的同学买着吃,我当时真是羡慕嫉妒恨。除了过节,母亲几乎没有给我们买过零食,也没发过零花钱。可是母亲却给了我让其他同学羡慕的机会:每学期她都给我和弟弟订报刊杂志。记得那时,整个班里只有我一个人订的有,要知道每种杂志每期至少都要二三十元哪,那可是父亲将近一个月的工资呀!当我的《儿童时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发下来的时候,一群同学围着我,争着看上面连载的故事,那时别提我的心里有多高兴了,真是比吃零食美多了。
直到前几年,我和弟弟都早已成家,日子也好过多了,母亲勤俭的习惯仍改不了。她身体不好经常吃药,连吃过的小药瓶都不舍得扔,攒着按塑料卖,有时大半年只能卖几块钱,我劝了几次,母亲总说扔了怪可惜的,能卖几个总比没有强吧。他和父亲偶尔来县城居住,每次出门散步也是看见饮料瓶子就捡,带回家里攒着卖。受母亲的教育和影响,我基本也是有剩饭不舍得倒掉,旧衣服不烂不舍得扔,每年买不了两三件衣服,日常三餐很少下饭店吃,同事们都说我节俭,可在花钱上还是经常遭到母亲的埋怨。
如今,我和弟弟早已长大成人,虽都没有什么大富大贵,事业上成就也不高,但是,我们却秉承了母亲正直、无私、宽厚、节俭的品格,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母亲常说的话,已经成为我们家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我说给我的女儿听,我希望将来,她也能将这些话讲给她的儿女们听,就这样,一辈辈的讲下去、传下去、做下去。(孟津纪委监委 王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