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赵春兰,1925年生,汝阳县十八盘乡登山村人,省农业劳动模范。赵春兰1953年担任登山农业合作社社长,后历任登山大队党支部书记、乡党委副书记、汝阳县委常委、洛阳地委委员。1981年2月,赵春兰因积劳成疾病逝。
赵春兰(1925-1981),洛阳市汝阳县十八盘乡登山村人。(资料图片)
家风故事
1953年,赵春兰担任登山大队党支部书记,看着登山村“山是光头山,沟是乱石沟”的严酷自然环境和群众们贫苦艰难的生活条件,赵春兰抱着誓死改变贫困的决心信心,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改土治水修建梯田,经过长达25年的艰苦奋斗,把登山村支离破碎的薄地改造成550亩旱涝保收的高产梯田,粮食产量也从亩产100多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多公斤,创造了登山村改天变地换新颜的伟大壮举。
如今的登山梯田宛如一条条飘带,缠绕于座座山岭之间。(资料图片)
在登山村工作期间,赵春兰严格坚持五不原则:不转户口、不要工资、不定级别、不脱离劳动、不离开登山村。他对自己的子女也这样要求,县招待所要给他的儿子安排工作,赵春兰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不离开登山村,我的孩子们也不离开登山村。
在登山村艰苦创业取得成绩以后,赵春兰的作风始终如一,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条件差难不倒、灾害多吓不倒、歪风邪气吹不倒、成绩大喜不倒、荣誉高夸不倒。”
当时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登山人用手扛肩挑干了二十多年,修建石磷梯田550亩。(资料图片)
“父亲虽然离开了,但他一身正气、一心为民、一生奉献、行胜于言的家风精神,已然渗透到我们的血脉中。”赵春兰的儿子赵海旗表示。赵春兰的儿媳郭文花回忆说,“我公爹常对我说,你是个党员,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也经常这样教育我的两个孩子。”
家风传承
为弘扬赵春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务实清廉”的登山精神,1991年10月,汝阳在登山梯田最高处,矗立起一座赵春兰纪念亭。
发扬登山精神纪念碑。(资料图片)
2005年,登山展览馆在十八盘乡登山村正式落成开放。通过“登山精神展览馆、实物陈列室、廉政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实践课堂”五个部分,以图片、书画、实物、影像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登山人战天斗地建梯田的感人情景和党的基层组织为人民谋幸福的生动实践。
登山展览馆。(资料图片)
依托登山展览馆,登山村“两委”打造了“两基地一课堂”,即: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和乡村振兴课堂。
弘扬“登山精神”,传承优良家风,凝聚奋进力量,涵养清朗党风政风。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登山展览馆,感悟老一辈艰苦奋斗、敢为人先、清正廉洁的精神力量。
中小学生走进登山村劳动实践课堂,体验农事、忆苦思甜、传承弘扬红色基因。(资料图片)
登山村先后承接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课、基层党员培训、党支部书记论坛等各类活动20多期,吸引省内外、市内外单位、团体和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开展红色研学活动4万余人次;先后被授予“洛阳市廉政教育基地”“洛阳市党性教育基地”“洛阳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
(特别致谢汝阳县十八盘乡纪委书记宋俊乐提供相关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