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 河南洛阳:政务服务更好更快更惠民
2025-10-13 16:47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政务服务,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大事小情,一头连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过去一段时间里,政务服务窗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河南省洛阳市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在全面检视、靶向纠治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的基础上,将办成事、马上办、好办事作为政务服务提升目标,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持续转作风、提效能,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办不成事”窗口能办成事

上午八点半,栾川县某公司办公室里,员工焦巧趁正端坐在电脑前,心无旁骛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入职之初,焦巧趁曾因办理城镇职工医保问题遭遇了很多麻烦,让她焦虑不已。焦巧趁是栾川县陶湾镇人,一直在农村生活,后来进城工作,需要将新农合医保转为职工医保时却屡次受阻。她去窗口咨询才发现,自己的名字在此前办理新农合医保过程中被错录为“焦巧珍”,导致无法办理跨系统转办业务。“我之前听说,录错名字带来的麻烦特别多,得去公安、医保这些部门挨个开证明,也不知道多久才能解决。”焦巧趁说。焦虑之中,焦巧趁想起去大厅咨询时看到有个“办不成事”窗口。抱着试试看的念头,焦巧趁来到栾川县政务服务大厅“办不成事”窗口,询问自己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窗口工作专员详细询问并比对其相关信息后,立即召集县公安局户籍科及医保、社保部门业务负责人共同协调,最终决定由县社保中心修正其参保登记信息,解决了焦巧趁的麻烦事。“像我这种需要多个部门来协调解决的事,还真离不了‘办不成事’窗口。”成功办理职工医保后,焦巧趁对“办不成事”窗口连连点赞。

设置“办不成事”窗口,是洛阳市纪委监委深入一线监督检查推动的成果。此前,市纪委监委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工作过度留痕、材料多头重复报送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政务服务相关部门不同程度存在,不仅加重了窗口工作人员的负担,还给办事群众带来麻烦。尤其是群众在办理涉及多部门事项时,相同材料要在不同部门重复填报,而且部门之间协同联动不到位,个别窗口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导致群众办事很不顺畅。于是,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窗口,打破隐形壁垒、推动有诉即办。

为了让“办不成事”窗口真正把事办成,各县区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实际,纷纷创新监督保障措施,为群众排忧解难。涧西区纪委监委实行窗口单位“包保认领”模式,定期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实地监督发现问题;偃师区纪委监委在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纪委监督岗”;瀍河回族区纪委监委选派区、镇(街道)5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到“办不成事”窗口轮岗实训……今年以来,洛阳市县两级“办不成事”窗口紧盯职能部门在行政审批及服务群众工作中作风不实、流程不优、质效不高等问题跟踪问效,累计受理并推动办结问题728件,问责13人。

洛阳市洛宁县纪检监察干部向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了解“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情况。 韩世雄/摄

“码上监督”平台促马上办

“没想到问题解决得这么快,真的是太赞了!”因办理公租房申请事宜,在嵩县县城工作的席运锋,对洛阳市推行的“码上监督”做法连连称赞。

到县城工作不久,席运锋了解到洛阳市出台了公租房政策,很快通过线上小程序申请了公租房。“我各项要求都满足,也一步步都按照程序申请的,结果左等右等,超过规定时限了还没完成资格确认。”眼看自己租的房子快到期了,席运锋来到县政务服务大厅咨询,但窗口只能显示异常,却找不出原因。看到政务服务大厅张贴的“码上监督”二维码,他立刻扫码进行了反映。

收到问题线索后,嵩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立即进行了督办。相关部门进入后台排查发现,席运锋的资格确认未能完成,原因是系统故障,和席运锋一样没能完成资格确认的还有另外几名群众。发现这一问题后,县级部门随即上报市相关部门调试系统,同时主动联系席运锋等几位群众,通过线下办理,很快便成功解决了问题。“没想到这个‘码上监督’平台这么管用,工作人员服务也很贴心。”席运锋说得眉开眼笑。

如何及时发现问题,推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得到解决?洛阳市纪委监委通过摸排,将事关民生的126个综合窗口、2300多个事项纳入“码上监督”范围,在全市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制作展板公开“亮码”,使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实现问题反映“一键直达”。

“‘码上监督’平台打破了以往传统反映问题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不仅让广大群众能够零距离、点对点、方便快捷地反映问题,还推动窗口单位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洛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码上监督”的背后,是一张数字化智慧监督网。洛阳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大数据应用和基层监督深度融合,同时嵌入人工智能,通过数据互联互通,有效整合政务、司法、审计、金融等相关单位有关信息,使监督触角由点及面精准覆盖,形成智能、精准、高效的大数据监督机制,为“码上监督”加码助力。

“码上监督”为的是马上落实。市纪委监委监督指导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健全问题受理、分类处置、跟踪督办工作机制,形成工作闭环,推动实现“码上”线索及时收集、“码上”分析问题数据,整治成果“扫码”即知。群众办事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心里更有底了。

“一地、一窗、一次”促“高效办成一件事”

秋阳和煦,金桂飘香。孟津区瀍源公园里,夏女士带着3岁多的女儿滑滑梯,丈夫推着婴儿车里的二宝,逗得宝宝咯咯直笑。

几个月前,夏女士欢喜之余还在犯愁。“父母年纪大了,我怀孕后行动不便,孩子爸爸又在外地工作,想着老大出生前后,他爸请了好几次假,办理各种手续、填写表册送到各个部门,我就犯愁,也不知道二宝这次他爸好不好请假?”待产的夏女士想起上次的种种繁琐与奔波,满心惆怅。

和孕产群的其他准妈妈交流自己的烦恼时,一位群友私信她:“现在很方便的,不用着急!”夏女士很诧异,这位群友直接发来一个链接:洛阳市“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全面落地。

原来,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孟津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将群众关心的“办证难”问题列为重点监督清单事项,全力推动“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改革。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室组”“组组”联动监督作用,压紧压实职能部门责任链条,督促区卫健、公安、医保、疾控等部门建立会商机制,研究解决办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梳理、归并优化办事流程,孟津区将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入户、医保参保登记、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生育津贴支付(免审即享)、生育医疗费支付、社会保障卡申领等8个事项集成为“一件事”,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限时办结”。新生儿父母可以选择通过“豫事办”APP或支付宝小程序进行线上申请。充分考虑到新手爸妈准备不充分的问题,办理平台将AI技术嵌入程序,提供细致准确的填报辅导。后台则通过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将申请信息和材料分发给公安、医保、社保等部门同步办理,实现新生儿出生相关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

“教育入学一件事”“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一件事”“企业开办一件事”……如今,洛阳全市政务服务大厅所有功能区均设有“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3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已落地实施,为群众办理“套餐式”审批业务事项25.6万余件,按时办结率达到98.97%,“一地、一窗、一次”的便捷高效政务服务成为新常态。(黄先锋)

责任编辑: 闫雅静
  • Copyright@2008-2013 中共洛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洛阳市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 豫ICP备05009955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8号
  •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