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重病开刀医治的沉重代价,着力提升监督实效和治理效能,汝阳县纪委监委监督工作前移,诊疗苗头性、倾向性顽疾,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
创新机制、活用现有人员。汝阳县实行“村委委员兼任村监委主任的同时又担任监察联络员和纪检监察信访员”,出台《监察联络员兼任纪检监察信访员工作机制》,聘请214名纪检监察信访联络员,在19个重点村设置了联络信箱,制度建立以来,收到反映问题75条,变群众“上访”为联络员“上报”,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发现,努力将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按照“六个一”和“四个不放过”要求,实行“六项制度”,全力开展重复信访举报突出问题治理工作,查结问题线索127条,党纪政务处分26人,组织处理7人。注意把握职责定位,规范处置流程,上半年受理问题线索151条,同比下降52.8%,监察联络员兼任信访联络员工作受到省纪委信访室的肯定。
“查、问”上门,做实日常监督。主动到行业部门参加日常工作会议,查看会议开的实不实、是否一言堂、是否执行民主集中制;主动对照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重大项目建设,查看单位主要负责人“两个责任”落实情况;以清单制度为切入点,查看党员干部担当情况,是否打折扣、搞变通;是否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单位成员是否有“表态调门高、行动落实少”;是否有阳奉阴违,两面派、两面人,说一套做一套。通过“现场”看问题,通过“旁听”寻问题,通过“当场”指问题,开列清单,限期整改。上半年,全县共问责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1起24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5人,诫勉谈话4人,约谈10人,责令检查5人。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起,党纪政务处分6人,组织处理11人;查处不担当不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7起,党纪政务处分8人。
突出重点,组织定期监督检查。如对村级基层工作情况监督检查、“疫情防控专项”监督检查等。村级基层组织是党和国家的神经末梢,直接影响着人民的贴身利益,通过主动出击,看看基层组织和负责人守纪情况、“四议两公开”执行情况、以及群众矛盾化解和违纪问题反映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寻究其根源,列入监督检查台账,定期查看解决问题效果。1-6月份,全县开展扶贫项目专项监督检查12次,开展“周三帮扶日”监督检查18次,开展“回头看排查月”问题整改情况监督检查2次,督促解决120余条问题。电视表扬两个乡(镇)、集体约谈2个乡(镇)6个人。对4个省级和5个市级挂牌督战贫困村专项督查2次,共发现问题274个,立行立改165个,督促后续整改109个。在“疫情防控专项”监督检查中,共发现防控隐患和风险点57个,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128个,开展问责追责25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组织处理34人。
凝聚合力,组建协作区。由书记挂帅、4名班子成员前线指导,派驻纪检组、委部(室)人员与乡镇纪检干部组成纪检监察团队,组建北部、中部、东南、西南四个协作区,对涉及民生领域、脱贫攻坚、人事调整等工作全面监督监察,重点监督扶贫督导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县委巡察村居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使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聚指成拳,形成“一盘棋、一股绳”的监督格局。按照协作区的划分,上半年纪委书记走访409户1379人,185名纪检监察干部通过两轮8天走访2166户5063人,发现问题693个,乡镇、村已全部整改到位。发现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1起,党纪政务处分2人。巡察监督中移交问题线索105件,追缴违规资金36.56万元。共同体的打造,大走访的开展,有效的化解“未病”之源。
坚持“三个结合”,深化以案促改。把政治巡察、深化改革、家风建设和以案促改结合起来,做到从案发单位向关联单位、上级监管部门和乡镇村(社区)“三延伸”,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半年共下发以案促改通知书80份,督促开展警示教育会议200余场次,受教育党员干部1.3万人次,组织开展“家庭助廉座谈会”等“十个一”活动,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坚持讲家史、谈家训、立家规。全县13个乡镇、76个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订立家规家训1056份,做好家风建设“必答题”,引导全县领导干部开展正家风活动500余次,收到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汝阳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