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县长讲那安置烈士遗骨的故事
2020-10-09 16:06 来源: 洛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她左手拎着一个小布包,右手抓住台阶边的扶手,先迈右腿,再手臂用力,重心前移,靠身体的力量把左腿带起来,就这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慢慢走上来。

我要去扶她,她摆摆手,“不用你扶,我想靠自己的力量走。”

她今年八十岁,花白的头发、朴素的穿着、和蔼的笑容,就像大街上一位慈善的老奶奶,但所有人都亲切地称呼:单县长。

她叫单穰,生于1940年,宜阳县赵堡镇田沟村人,先后任白杨公社党委副书记、县妇联主任、县政府第五、六、七届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曾参加全国妇女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8月底,我给她打电话,想请她给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讲讲革命传统和廉洁家风。她谦让着说:“我文化水平不高,怕讲不好,况且我退休二十多年啦,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记得我了,你还是请现任的领导讲吧。”但经不住我再三请托,她最后说:“那我随便讲,讲错了,你们别笑话。”

坐上主席台,她轻咳一声,对台下的纪检监察干部说:“真羡慕你们年轻人,你们赶上了好时代,希望你们珍惜青春年华,为社会多做贡献。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到了我这个岁数你们才会明白:人这一辈子最后悔的就是虚度了光阴。我现在回想起来,一生做得最有意义的事就是为烈士整理遗骨。”

1962年,她22岁,在赵堡乡党委办公室工作,负责收集整理烈士遗骨,在这个过程中,她得以了解革命烈士感人肺腑的故事。她扳着指头一个一个为我们讲述:王成林,团政委,辽宁滨州人,牺牲时25岁;李定海,团政委、四川巴州人,新婚7天就来宜阳,第三天在董王庄瑶洼村指挥战斗中牺牲;郭高科,白杨镇高头村人,牺牲时25岁,撇下妻子和不满一岁的女儿;张广义,东赵人,去舞阳送密信被捕,牺牲时28岁;还有蔡龙章、张自安、李萍、李宏密......等等。

她低下头,冲下面摆摆手,“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都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他们为了抵御侵略、赢得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当时条件差,为他们装殓尸骨时,每位烈士却只有一口薄棺、三张白纸。”

她摘下老花镜,从随身布袋里取出手帕擦拭镜片。然后,把眼镜放到桌子上,用双手捂住眼,泪水从指缝中流了出来。

全场沉默。

过了一会儿,她长叹口气:“唉,那时候国家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各方面极为困难。就连为烈士装殓的白布也买不起,只好用一张白纸铺在棺材底当褥子,一张盖在身上当被子,一张白纸用来包裹碎了的头骨、手脚骨......”

下面的同志早已泪流满面。

她继续讲:“烈士遗骨整理好以后装入棺材,停放在公社院后面一个小广场上,准备第二天安葬到赵堡烈士陵园。那天晚上,领导们到县城开会,我一人在办公室值班。晚上九点多,天色突变,电闪雷鸣,眼看就要下雨了。我想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烈士们淋雨呀,于是,慌忙喊来会计李春元,又叫起炊事员王焕章和张四元,四个人开始把棺材一口口往公社的大会议室抬。当时乡公社在地主家的老宅里办公,从停放棺材的小广场到大会议室要经过前后两进院子,穿几条弄堂,我们两人抬一口棺材,冒着零星小雨,摸着黑,拐弯抹角、磕磕绊绊忙活好大一阵子,终于赶在大雨前把一百零一口棺材全部抬到了屋里,又为每口棺材做了标记,以防安葬时弄混。等一切整理好,已经是后半夜,我坐在烈士们中间,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心想:终于可以回屋去好好睡一觉了。”

她说得平静,我的脑子里却一直在回想那个画面。夜深人静,漆黑一团,一位年轻妇女守着一百余口棺材,还要一口口抬进屋里....

“第二天,公社领导从县里回来,夸我办了件好事,没让烈士的遗骨被雨淋。”她开心地笑着说。

从会议室出来,我问她:“单县长,为烈士守遗骨那一晚,你不害怕吗?”

她看着我,认真地说:“俺们是旧社会过来的人,听过、见过太多的流血牺牲,早都忘了什么叫怕。况且,这一百零一位烈士的遗骨都是我和张瑞修老人装殓的,捡骨头、整理、摆放,反复摸了多少遍,他们都像我的亲人,咋会感觉到怕?”

楼下遇到一群年轻人,纷纷向她问好,她笑着一个个握手。

我说:“单县长,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她轻轻摇了摇头,“我有什么可学的,你们应该向革命先烈学习。我经常去赵堡烈士陵园,每次去都要大哭一场。那里共安葬了101位烈士,其中77位是无名烈士,每位烈士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块墓碑都是一座巍巍丰碑!我希望有生之年能把他们的事迹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也希望你们继承弘扬革命烈士精神,不负人民重托,把工作做好,做到老百姓的心里。”(宜阳县纪委监委 谷矿强)

责任编辑: 洛阳市纪委监察委管理员
  • Copyright@2008-2013 中共洛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洛阳市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 豫ICP备05009955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8号
  •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