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营造和谐家
市委老干部局 张燕
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积极进取、乐于助人、互敬互爱,家里时时洋溢着和谐、温馨的气氛。
2002年我到市委老干部局工作,服务的群体是老干部,我的丈夫在漯河医专从事教育工作,服务对象是青年学生。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一老一少,看似区别大,实际上特点相似。正是这个共同点,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谈论的话题,在工作岗位上携手共进、互相扶持,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我多次被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敬老模范”等,正是这些荣誉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了不竭的动力,“爱健康、爱工作、爱家庭”也成为我生活的座右铭。
我和丈夫在各自岗位上工作压力都比较大,但我们在生活中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婆婆长期受疾病的折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由公公全天候照顾,担心长期下去公公身体吃不消,我们毅然搬到公婆家,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早晨丈夫6点钟起床做饭,我负责午餐及打扫卫生,晚饭谁下班得早谁做,我们俩各负其责,分工明确。由于婆婆受疾病的困扰夜起多次,公公晚上休息不好,自我们回来以后,家务活全由我们夫妻俩承包,这样一来公公白天就可以腾出时间休息。婆婆长期患帕金森、小脑萎缩等疾病,平时我们经常在精神上鼓励她,并抽出时间陪婆婆去做康复功能训练,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共同为这个家尽好儿女的一份职责,让二老生活得幸福如意。
我们这个“大家庭”其实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家庭。小叔子身体残疾多年,婆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侄女年幼,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了我和丈夫身上。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妻贤夫祸少”,为掌握治家理家本领,构建和谐家庭,我常和同事探讨生活艺术,通过不同方法、不同途径孝敬公婆。婆婆爱唠叨,常常随心所欲,以自我为中心,我常常是干活多还受埋怨,刚开始我为此感到委屈。丈夫常做我的思想工作,劝我要理解病人的苦衷,换位思考。时间久了我有了足够的耐心,学会了宽容,由不适应到习惯。婆婆住院期间,我跑前跑后,在病床前细心照料。今年4月份,就在婆婆住院的同时小侄女因肺炎也住了院,我常常是两边跑,照顾婆婆和侄女。
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但它们就像催化剂,让我们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婆婆总是在人前说:“媳妇和女儿一样亲!”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就暖暖的。
在这个家里,两位老人身上的优良品质也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公公婆婆生活俭朴、勤劳、善良、与人为善,同样也把我当做自己的女儿来关爱,还常常对丈夫说:“你们辛苦了,谢谢!”这一句朴素的话语包含了对我们的关爱、理解和支持。正是他们的优良品质,成为我们的坚强支柱,成为强劲的风,托我们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