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员:张伟红 市纪委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
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
大家好!欢迎来到开封市纪委监委“清风开封”微信公众号“喜迎二十大 聚力再出发”栏目。我是开封市纪委第三监督检查室的张伟红。今天我为大家诵读的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助力特殊困难群体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年来,我国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这一体系年均保障低保人员4000万人以上、特困人员近500万人、临时救助人员1000万人次左右、各类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230万人次以上。
在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下,我国社会救助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这十年,各级财政累计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资金2.04万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脱贫攻坚期内,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了低保或者特困供养,占全部脱贫人口的19.6%。打赢脱贫攻坚战后,277万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被纳入低保或者特困供养,巩固了脱贫成果。同时,我国不断健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实施低保扩围政策,对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巩固拓展了兜底保障的成果,有力有序衔接了乡村振兴战略。
十年来,基本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高。2012年—2021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或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集中和分散养育的孤儿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728元和每人每月1288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77.9%和83.1%。
十年来,基本民生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3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纳入制度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国共配备5.5万名儿童督导员、66.7万名儿童主任,常态化为儿童提供关爱服务。我国还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制度,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每年惠及近2000万残疾人。
十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制定了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目前已经超过1万个。2020年,我国慈善捐赠额突破2000亿元,较2012年增长155%。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实施扶贫项目初步统计有9.2万多个,引导投入各类资金1245亿元。
个人感言
一个个数字背后,是我们党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体现,是我们各级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努力,是我们千千万万党员干部竭诚为民服务的写照。在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上,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当践行初心使命,高质量做好正风肃纪反腐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