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员:李贝贝(开封市纪委监委机关)
未满而立身先死——马庆华
马庆华,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的一个贫苦家庭,7岁时,随父亲到开封市入扶轮小学读书。毕业后,他接触了一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书刊,对腐败的旧社会的理解逐渐加深。抗日战争爆发后,马庆华回到开封扶轮小学当工友,并在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做秘密工作。
1938年春,日寇大肆侵犯中原。马庆华便由省委派往豫东杞县私立大同中学,以工友的公开身份在中共杞县中心县委开展工作,发动全县人民的抗日爱国斗争,并着手建立武装,开辟睢杞太根据地。
6月1日,杞县城沦陷,马庆华带领部分同志到杞南傅集参加了以豫东特委书记吴芝圃为司令的抗日游击第三支队。7月,马庆华被特委派往确山县竹沟镇,向省委汇报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的情况。游击支队东进时,马庆华被上级党组织安排留该区任大队政委,领导军民坚持游击抗战。
年底,敌伪乘我主力东进之时向睢杞太地区疯狂扫荡。在敌人数倍于我的情况下,马庆华坚定自若,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率领部队打游击,与敌人周旋。
1939年1月上旬,吴芝圃率领主力“淮阳营”和特务连第两次回师睢杞太地区。马庆华率部积极配合主力部队,歼灭了杞县黄仪岗土匪头子李振国部300人,围歼了睢县长岗伪区部李继美武装300人,并收编了曹德林部300人。
2月初,根据豫皖苏区党委的指示,马庆华统一领导筹建睢杞太抗战自卫团工作。与王介夫副总团长指挥该区武装,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敌人的“围剿”阴谋。
3月26日,新四军主力东撤,马庆华带领小部分武装,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为扩大对敌斗争,将原大队扩编为游击支队独立大队(对外称三支队),马庆华任政委。
马庆华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从不搞任何特殊,经常穿一身颜色褪得发白的灰军装,贴身穿一件打了20多块补钉的衬衫。一天,供给处的同志给他做了件新粗布衬衫送去,他严厉地批评了他们。供给处的同志又惭愧又感动,悄悄把新衬衫拿了回去。
马庆华特别重视对战士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和抗战必胜的信心。他率领部队一面狠狠打击敌人,一面宣传革命道理,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他经常说:“敌人同人民群众有着生死相对的矛盾,而我们与群众有着密切的鱼水关系,是完全可以打败敌人的!”
马庆华带领的部队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在抗敌自卫团的配合下,经过一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伪势力,肃清了全区土匪,为下一步建立县、乡抗日民主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9年8月5日晨,马庆华得到情报:一支日本陆军约400人,企图沿杞太公路北上,到傅集安据点。为粉碎敌人的阴谋,他决定由副大队长王秉章带领两个中队埋伏在宋庄公路两侧的高粱地里;他带领通讯排埋伏在宋庄东头公路两侧的苇坑里,准备打伏击战。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他高喊:“打!”一阵猛烈的机枪扫射和手榴弹爆炸,几十个鬼子倒在血泊中,一个日军大佐连人带马滚到了路沟里。敌人措手不及,丢下尸体、枪炮、马匹溃退到路东高粱地里,余敌清醒过后用机抢拼命还击。为彻底消灭残敌,马庆华率领通讯排长从苇坑跃上公路,高喊:“消灭敌人!缴枪不杀!”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5岁。
为悼念马庆华同志,冀鲁豫边区行政委员会于1944年8月在杞太边建立了庆华县抗日民主政府。(供稿:中共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