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姐,我有个事得需要咱社区给我盖个戳,自己人提供个方便……”
去年年底,顺河回族区清平街道纪工委查处一例因违规使用社区印章造成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案件。
事情还得从2018年说起,顺河回族区清平办事处工作人员杜某想要申领小额贷款,但其并不符合申领条件。为了能够申领小额贷款,杜某想出了“妙招”。杜某拿着两份材料找到清平街道辖区某社区副主任柳某,希望柳某为其签字盖章。
并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柳某,在杜某提供的虚假失业证明和空白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加盖了社区的印章,造成“协助”杜某隐瞒事实真相,骗取国家贴息小额贷款5万元的违纪事实。
清平街道纪工委在全市贴息贷款信息比对工作中发现此线索,严肃处理了柳某、杜某,给予其二人党内警告处分,并让杜某将骗取的政府贴息部分10052元退还至开封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
随着城市的不断完善发展,社区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承担着“大”任务的“小”印章的规范使用问题频频“亮红灯”。该案例暴露出社区印章存在管理松散、使用混乱的问题。
“社区居委会的印章是‘微权力’的象征,是上级部门用章的重要依据,章‘小’责任大。‘微权力’缺失有效监督就容易滋生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规范社区印章的使用管理刻不容缓。”清平街道纪工委书记范林说到。
为做好社区印章的监督管理工作,清平街道纪工委立即开展“规范印章”专项整治活动,对各社区用章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加强岗位职责培训,防止职责缺位,使社区干部牢牢树立“印章虽小、责任重大”的增强规范用章意识;同时督促街道党工委采取措施堵住制度漏洞,制定社区公章“三专三强”制度,即专人保管强责任、专事登记强规矩、专项回访强监管,切实斩断伸向“社区印章”的无形之手。并以此案例为戒,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召开了“身边案例”警示教育会议,通过现场宣布“处分决定”、通报案例情况等方式,达到用“处分决定一张纸”,警示教育“身边人”的目的。
“现在的社区证明公开规范,做到了张张留痕,事后有迹可查,真正管住了社区干部手中的‘微权力’,防止了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的发生。”清平街道纪工委书记范林如是说。(顺河回族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