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清贫亦是福
2020-04-15 10:52 来源:

难耐清贫莫做官,难拒贿赂莫当权。自古以来,仁人志士莫不安贫乐道,他们以家国为先,忧百姓疾苦,视富贵如浮云,以勤廉为美德,坎坷不易其心,贫贱不移其志,形成了甘于清贫的文化传统。

廉洁奉公,勤于政事,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官德,也是为官从政者应具备的品德。在河南省河南内乡县衙,有一副楹联:“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其意为,真正廉洁的人,不会宣扬自己有多清贫;真正勤政的人,不会抱怨自己有多辛苦。君子崇尚他所听到的善言,努力践行自己所认知的理念。

古之甘于清贫者,当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是甘于清贫的典范。他为匡扶汉室,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了赫赫战功,却没有多余的财产留给儿孙:“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司马光为官四十八载,却生活节俭,不贪财帛,对物质生活没有什么偏好:“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就连妻子去世,也是变卖田产才得以安葬:“丧妻,卖田以葬……”;他自己去世,所留遗物唯枕边一卷书而已:“临终床箦萧然,唯枕间有《役书》一卷”。

廉字打底、勤字当头,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为官不廉,就会为利益所惑、为金钱所动,继而突破底线、超越法治,摆脱约束,堕入贪腐深渊;如果为官不勤,无所作为,就会懒政怠政、误国误民。

人性本无恶,贪欲是祸根。西晋石崇富可敌国,生活奢靡,举家致祸,悔之晚矣。明朝严嵩贵极人臣,富甲天下,却落得家败人亡的下场。而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没有哪一个是生性贪婪的,他们都读过书受过教育,经受过党的考验与锤炼,却思想滑坡、意识退化,多半是贪欲在作祟。他们手中有权便自觉飘飘然,初心蒙尘,信仰积垢,忘记勤廉根本,贪恋钱权物欲,最终难逃纪法惩处。殊不知,一时贪心终生悔,守住清贫亦是福。

清贫,亦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所崇尚的品格。革命烈士方志敏牺牲前在囚室中写下的《清贫》一文,便是他清贫一生的写照。正如他在文中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守住了清贫,便守住了信念,便有了艰苦奋斗的力量源泉。优秀的共产党人,无一不是坚守清贫的典范。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张富清……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他们克勤克俭、廉洁奉公,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不可否认,工作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 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才能稳得住心神。对于每个共产党员来说,守住清贫之志,便能遇到苦难不退缩,遇到诱惑不迷失。正所谓,人有一身正气,何惧魑魅魍魉?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以甘守清贫为乐,以服务人民为荣,在清贫中体会初心,在奋斗中践行初心,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事业,收获人生幸福。(杞县纪委监委  孙利娟)

责任编辑:   开封廉政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