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贿赂”需提防
2018-08-29 11:26 来源:

所谓“精神贿赂”,指一些厚颜无耻、心术不正、动机不良之徒,靠阿谀奉承博得领导青睐,以达到谋取私利之目的,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拍马屁、抬轿子、戴高帽等。“精神贿赂”之恶习源远流长,它常常能起到物质贿赂所不能及的特殊作用。

《宋史•宗室传四》载:南宋庆元年间,韩伲胄专权。工部侍郎赵师择对之百般巴结。一次,韩伲胄赴宴,经过一处山庄,看到人工布置的竹篱茅舍,对赵师择说:“这里真是一派田园景象,就是缺点儿鸡鸣狗吠之声罢了。”过了一会儿,忽听草木丛中传来了“汪汪汪……”的狗吠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赵师择蹲在那里学狗叫呢,逗得韩伲胄大笑,十分开心。不久,赵师择升任工部尚书。明太祖朱元璋在御花园钓鱼,半晌不见鱼儿上钩,十分烦恼,文人解缙连忙躬身上前,赋诗一首:“数尺丝纶入水中,金钩抛去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一听脸色由阴转晴,对解缙愈加宠信。

用金钱器物之类贿赂,行贿者总得出点血,用精神贿赂则不出分文,只要脸皮厚,长有轴承脖子,如簧之舌,像赵师择、解缙那样捕捉时机,学学狗叫、美言几句就能使上级领导心花怒放,达到一定目的。精神贿赂与物质贿赂相比,看似柔软无形,实则为害极大,不仅破坏了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助长了弄虚作假的恶劣风气,还容易造成错误的用人导向,与党内严肃健康的政治生活格格不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领导干部确能做到不为金钱、女色所动,但却经不住“精神贿赂”的袭击而落马。他们不喜欢别人说半个“不”字,听到逆耳之言就浑身难受,习惯于被人追捧、乐于接受奉承、享受前呼后拥、陶醉鲜花掌声,那么面对精神贿赂时,自然会失去戒心、迷失方向,在感觉良好中做出一些违反原则的事情来,特别是对那些虚荣心强的人,这一招最是灵验。

私心、私欲、私利,乃溜须拍马者不变的动机。溜须拍马者往往自身工作能力不强,天天只想着靠“精神贿赂”讨得领导“欢心”,以求保位、升迁甚至谋私。这样的人哪里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哪里会磨炼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使正气不能发扬,邪气泛滥成灾,工作难以开展,挫伤其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以致给地方发展带来不利。

真正的共产党人对“精神贿赂”总是保持高度警惕。1949年9月,彭德怀率领部队解放了新疆。在庆祝大会上,当他看到人群中有人抬着自己的画像,两道浓眉皱了起来,对身边的人说:“胜利了,要警惕。万岁的口号,首先应该还给人民。要知道,一个阿谀奉承的傻瓜带来的危害,将比一百个敌人还要大。”彭德怀的铿锵之语至今令人振聋发聩。

遏制精神贿赂,关键在领导干部。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认清“精神贿赂”的实质,警惕身边的“点头哈腰”、阿谀奉承者,认清身边的“温柔陷阱”。始终把党纪党规铭记于心,以“慧眼”洞察万象,用“逆耳”择言善听,依“正身”保持距离。同时,要时刻牢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以“如临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扎紧自家院落的“篱笆”,让精神贿赂者望而却步。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精神贿赂是一支“暗箭”, 瞄准的是广大领导干部,随时随地准备射出。领导干部们,千万要提防啊!(朱广志)

责任编辑:   开封廉政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