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亲眼所见,会以为下面几个故事都是电视报纸上的英模事迹。但其实,这一个又一个感人瞬间,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如果我能走到武汉……”
“柳老,您还是自己留一些吧!您家里也不富裕,身体也不好,治病还要花钱……” 离退休干部室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话反复给退休老干部柳云做工作。办公桌上放着一张邮政汇票单,上边赫然是10000元汇款。
老人家今年85岁,常年在外地居住。听说委机关组织疫情防控捐款,立即汇款过来,说什么也要让工作人员收下,务必捐款给疫区。
几番劝说下,老人家也急了。“我年纪大了,走不到武汉了。要是年轻些,我就自己去武汉捐款了!”
听到这句话,大家都愣住了——大家年年都去看望柳云老人,太清楚她家的情况:经济本就不宽裕,自己也罹患重病,还要照顾同样高龄的老伴,日子过得很清贫。这么多钱,不知道是老人家省吃俭用多久才攒下来的。
“柳老啊,我们也是希望您能多为自己考虑,这些钱都是您辛辛苦苦攒下的呀!”
“我明白,谢谢你们!但这是我的心愿,你们要帮我实现好!”柳云老人停了停,语气缓和一些,又说,“党组织照顾我一辈子了,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我也要尽一名党员的义务。”
“墙缝”里的捐款
张英魁老人今年87岁,强烈邀请工作人员到家里,他要当面捐款。但让大家没想到,车子刚拐进老人所住的西坡街路口,却发现因防疫需要,道路被塑钢板搭建的隔离墙断开了,人员和车辆都无法通行;而从路口到老人所住的小区,足足还有五六百米。
这可怎么办呢?大家下车查看。倒春寒的天,天空是阴沉的,风直往脖子里灌。突然,工作人员隐约听到有人在喊“在这哩!我在这哩!”
循声望去,在隔离墙两块钢板之间的缝隙里,似乎有人在招手。工作人员快步迎上去,隔着窄窄的缝,看到了老人布满皱纹的额头,全白的眉毛,和在寒风里捧着钱的手。
“这么冷的天,这么远的路,您咋还亲自下楼了?”
“这是我的捐款,请收好。”张英魁老人凑在“墙缝”里,努力大声地说,“麻烦你们跑这么远,辛苦了!”说完,老人家便没有再寒暄,慢慢转过身,往家的方向走去。
透过窄窄的缝,老人的背影显得更单薄了,却又是那么高大。
“我要捐款”
刘克让老人今年86岁,是市纪委的老领导,退休后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房子是70年代的老旧居民楼,门是破旧掉漆的老式红色木门,50多平的房子里,老家具,老茶壶,老电视,时光仿佛倒退了30年。
老人有心脏病,需要长年服药,家里老伴无收入来源、两个儿子都下岗在家,几口人都靠他的退休金养活。当老人家知道捐款的事情后,还是第一时间联系工作人员,说什么也要捐出自己的一份心意。
只见他从夹袄内兜里,掏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小包袱;把手帕打开,里边是面值由小到大叠得整整齐齐的一小沓钱。老人想了想,又看了一眼身旁正在忙碌的满头白发的老伴,定下决心,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我要捐款。”别的他什么也没说,但似乎什么也都说了。
工作人员双手接过老人的捐款,看着老人小心翼翼地把手帕重新包好、放到衣服兜里。工作人员的心中有千百句的话,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只能恭恭敬敬地向老人鞠一躬。
“谢谢您!”
100元、200元……积沙成塔,积少成多。50多位离退休老干部捐款的感人的事迹还有很多,这3位80多岁的老人只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为了纪检监察事业付出了全部青春年华,用自己的人生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诚,退休后正该颐养天年。没有人要求他们去做什么,但他们还是这样做了——他们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什么,而是他们的初心融入了血液、刻入骨髓、照耀了人生的岁月。
在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候,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深切真挚的爱在召唤他们,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在召唤他们,是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在召唤他们。他们是在用实际行动,履行一名党员的义务与权利。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市纪委监委全体人员,一定会继承老前辈们的精神财富,坚守初心,努力工作,为光荣的纪检监察事业奉献力量!
向可敬的老共产党员们,致敬!(市纪委监委 罗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