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于焦裕禄“淡泊名利”
2020-08-17 10:48 来源: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名利自古就是有志之士立身处世的思想境界,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精神追求。

焦裕禄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原本很多事情都不需要他亲力亲为,但他始终把自己作为群众的一份子,坚持与群众打成一片。他曾经说过:“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和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在兰考工作的475天里,他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没有享受一次特殊待遇。有副楹联说得好:“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焦裕禄对人民群众的低姿态,充分体现一位优秀共产党员虚怀若谷的崇高风范。

焦裕禄功成名就以后,曾带全家一起回老家探亲。从一名贫苦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县委书记,这在现在的人看来也是一件衣锦还乡风风光光的事情。但焦裕禄此行却异常简单,他除了带孩子们给去世多年的爷爷上上坟,就是看望了一些故旧亲朋。据焦裕禄的侄媳妇赵新爱老人回忆说:“1964年春节,焦裕禄回家探亲。那年,自己刚刚和焦裕禄的亲侄子焦守忠订婚,听说家里回来了大干部,于是也来看看。没想到,焦裕禄身穿一身土不拉几的灰大衣,脚上一双老汉穿的布棉鞋,一口博山腔,根本不像个干部!”亲友们问他当多大的官,他也从不提自己的职务,只是简单的回答:“在兰考县委工作。”不看重功与名,是焦裕禄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焦裕禄临终前,不仅要求组织上把自己的遗体埋在沙丘上,他说:“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还嘱咐家人要自食其力。他对守在身边的妻子说:“俊雅,不要哭,你要坚强,要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我没想到我走的这么快,这么早。这么多年,你跟着我没少操心,受罪。咱们还有两个老人,六个孩子,这担子却压在你一个人肩上了。困难会有的,领导上会照顾的,但你不要给组织上找麻烦,不要伸手向领导要钱要东西……”这些教育家人淡泊名利的家风家教,至今仍值得党员干部学习和借鉴。

“正确对待名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所有党员领导干部的谆谆告诫。当前,面对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疫情影响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干事,才能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从而以其人格魅力和境界修为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贾关青)

责任编辑:   开封廉政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