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脱手 扶贫不停歇
2020-08-21 18:10 来源:

6月初,按照乡镇纪委书记遍访督查的要求,我又一次到张景福家走访,遇见刚从地里回来的他。原来,天还没亮透,老张就到黄河边上自家的桃树地里忙活,摘桃、装筐、搬运……太阳刚露头儿,三轮车上就装了满满一车鲜桃。

老张是龙亭区柳园口乡大马圈社区的一名贫困户,前些年,老伴去世,70岁的他和儿子一家生活,家里除了5亩地和几十棵桃树,全靠儿子和儿媳在附近打零工补贴家用。由于没有技术,收入低又不稳定。我鼓励他让儿子和儿媳参加扶贫技术培训,有了一技之长,收入翻了一番,经过一家人辛勤付出,去年年底他们家甩掉了“穷帽子”,顺利脱贫。

“杨书记,我正准备去找你帮忙哩。”看到我,老张下了三轮车快步走过来。

原来,他家种的是“中华血桃”,成熟期短,不易存放,这几天正赶上桃子熟了,可因为疫情,桃子销量不好,眼看着几千斤桃子要烂在树上,可急坏了老张。了解情况后,我一边安慰他不要着急,一边想解决的办法。

想到端午节快到了,一些企业要发福利,销量肯定不小,我试着打电话联系企业推销。看到朋友圈里经常有人卖东西,我也准备试一试,来到桃林拍了视频照片在朋友圈发了求助信息:“吃桃子,献爱心。中华血桃皮薄脆甜味道好,富含钙硒铁等元素,营养价值高……”。

当天就有爱心企业和热心市民来买桃子,早上摘的一车桃子一会就卖完了。看到效果不错,接连几天我都在朋友圈转发爱心卖桃的消息,同时也动员同事和亲戚朋友帮忙转发。

“多亏了你帮忙,今年我家的桃子一点没坏,全部卖完了,比往年多卖了好几百块钱呢。”几天后,老张打来电话,言语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

有了这个成功经验,我们扶贫工作组开始通过微信朋友圈帮社区推销了黄瓜、辣椒、茄子和其他农副产品……有效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

脱贫摘帽只是阶段性成果,巩固成果的任务更为艰巨。作为一名最基层的纪委书记和扶贫干部,我必须扛牢扶贫和监督的双重责任,确保脱贫摘帽后“四个不摘”,结合新形势,想办法、出对策,运用网络新思维,保证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紧盯脱贫成果,监督到位,确保脱贫不返贫,让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龙亭区柳园口乡纪委书记 杨鹏)

责任编辑 葛颂

责任编辑:   开封廉政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