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提出了提高“七种能力”的明确要求,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使命指明努力方向。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焦裕禄同志便是关心关爱青年的典范。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焦裕禄到尉氏县团委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但由于当时受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很多妇女都不愿意走出家门。
一天,焦裕禄在下乡调研途中发现一个小姑娘正在田间挥鞭驱牛犁地。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妇女积极参加生产的好典型,于是他急忙上前问道:“妹子,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会犁地?”那姑娘也不怯生,笑着说:“我叫王小妹,俺家没男孩,我只有赶着牲口下地干活了。”焦裕禄称赞道:“你真是好样儿的,大家应当好好向你学习呀!”
回到县里以后,焦裕禄就向县委请示,建议树立王小妹这个典型,县委同意了他的意见。不久,尉氏县报纸刊发了王小妹犁田的新闻,并加由焦裕禄创作的顺口溜:“上王村有个王小妹,小小年纪十七岁,斗地主,抓土匪,犁地耙地她都会。大家都学王小妹,不畏艰苦不怕累,争当青年先锋队。”后来,王小妹不仅在焦裕禄介绍下第一批加入了青年团,县委还作出决定,授予王小妹“劳动模范”称号。
1962年12月6日,焦裕禄临危受命来到兰考,先后担任兰考县委副书记、书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仍然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在焦裕禄的鼓励和引导下,兰考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青年个人和集体。朱礼楚、魏鉴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朱礼楚和魏鉴章都是南方人,1962年8月他们从林学院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兰考工作,主要从事泡桐的育苗研究工作,由于这里环境恶劣,他们的思想极不稳定。焦裕禄就经常到泡桐实验站看望他们,并语重心长地说:“兰考是个沙区,现在又有特重灾情,生活是苦一点,但这是暂时的。兰考有这么多沙丘,现在看来是件坏事,将来林子一起来,就是个大好事。我们要和全县人民一道,共同奋斗,决心把这些沙丘变成绿洲,要它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目前,虽然困难,可能的话,供应你们一些大米。以后生活上、工作中,有啥困难或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党一定帮助你们解决!”焦裕禄的话让他们心里热乎乎的,从此打消了离开兰考的念头,全身心地扎根兰考,为兰考的泡桐事业奉献了一辈子。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焦裕禄关心、关注青年成长,注重发挥青年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我们所树立了青年工作的表率,时至今日,其思想和方法仍然值得所有党员干部学习和借鉴。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做好青年成长工作是国家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青年肩负着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托,只有培养出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干部,才能推动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贾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