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祖父的做人准则
2016-10-11 00:00 来源: 尉氏县纪委

(通讯员 李建强)我的祖父李长亭于1999年3月因病撒手人寰,享年73岁。虽然他去世已经十几年了,但每每回忆起祖父生前的事情还让我难以忘怀,回忆祖父,他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在我的耳边和眼前。

祖父生前在我们村可谓是德高望重,他有着极好的人缘且在村里是个很有威信的人,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村里他都是一位倍受人尊重和爱戴的长者。祖父生前也曾当过村里的会计,为村里人办了许多好事,村里每一家的红白事情他都会出面,这一点我们村子朴实的乡亲们是不会把他忘记的。我清楚地记得祖父下葬那一天,天一直下着雨,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出来了,大家都在雨里静默着,在祖父的遗像前做最后的哀悼。临出殡前,村里的大人们集体在祖父的灵柩前长跪不起,人们声泪俱下,大家都难过痛失一位尊者。

作为一位普通的农村老人,祖父为什么会得到全村人的爱戴和尊重呢?我想这和祖父生前的做人准则是分不开的。归纳起来,祖父的做人准则主要有三点:

一是要心地善良、扶危救困。祖父生前常常教育儿孙们做人要心善,他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做人不能昧了良心!“。祖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生前就喜爱扶危救困,平时不论是村里人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尽自己最大能力来帮助。村里有位五保老人,他膝下无儿无女,祖父时常去他那里唠嗑,并送去一些吃的东西,一直坚持到那位老人去世。记得小时候,我们村还有不少外地要饭的来,祖父就会打发我给那些要饭的一些吃的,他告诉我人一辈子都难免七再八难的,要学会可怜和救助这些难人。作为祖父的长孙,祖父让我从小都有了这种学会同情和帮助人的思想,这种思想让我终生受益。

二是要严于律己、公私分明。祖父生前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村里会计,他在算账方面十分地精通,当了几十年会计没有出现什么差错。我记得小时候,祖父分管村里的账务,还分管村里的果园。那时果园归集体所有,每次村里分苹果什么的,祖父就会按规定把采摘的果实分给村民,从来不占公家的一分钱的便宜,祖父常说:“公是公,私是私,不是自己的咱一分也不能占用!“我小时候曾记得祖父给村民分东西的场面,一个村里里几百口人,祖父在前面精打细算拨着算盘珠子,他把集体的东西总能分得大家没有一点意见,如果有一点私心的人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三是学会吃亏、懂得忍让。祖父说过“吃亏是福,做人要学会忍让。“祖父大小也是个村干部,他在一些事情上,能够牺牲自家的利益来换得别人的利益,这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那一年,村里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把集体的土地分给村民。有一户村民分的土地有些不够合理,他找到生产队大声吵闹一番提出要求重新划分土地,祖父听说这事情以后,他做了这个村民的思想工作,并把我们家的一份地无偿让给了这位村民,这位村民很感激祖父。几十年过去了,他还记得祖父的当年的大度和忍让,总是说:”好人啊,我一家人一辈子也忘不了老李的恩情!“在大是大非面前,祖父很多次都凭着忍让的精神牺牲自己的利益,却换来的大家的发自内心的尊敬还有很好的口碑,这应该是祖父的过人之处。

祖父虽然已经过世多年了,但他为人做事的准则影响着我们后世子孙,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家风,成为了我们家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