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水田)父亲有着50年党龄,曾任村支书近40年,如今已经离开我们5年有余,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他给我们留下的家风更是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党员就是得能吃亏……”
“咱家这10来口人,都有6人入了党,无论什么时候,你们都要记住,党员就是得能吃亏……”父亲在世时,每年除夕夜的家庭团圆会上,他总是这样讲。
记得在刚改革开放分田到户时,村里的地有好有差,俺家分得两三块别人都不要的土地,后来才知道是父亲主动接下的,当时还有人议论父亲是个傻子,可他却笑着说,“是地就得有人种,哪来这么多好地,都不愿种我来种,会吃多大亏哩,不信我把这地种不出高产。”后来,父亲请来农业技术员,指导如何科学种庄稼,结果种的小麦和玉米不比邻居家的差,令不少人对父亲刮目相看。
受到父亲的影响,家里的几名党员无论在哪工作,都遵循“党员就是得能吃亏……”的家风去做,处处为同志们做榜样,相继荣获了“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本人也先后被县里评为“劳动模范”、“十大杰出人物”等称号,荣获各种表彰奖励达180余次。
“公家的便宜,说啥都不能占……”
自我记事起,就知道父亲特别廉洁奉公。记得有一年收麦前,生产队里集体分发收割麦子用的铲子,父亲发现家里所分的铲子多了一把,便问母亲,母亲说,“队里的铲子没有分完,队长就多给了咱一把,反正就值四五毛钱……”父亲听后,顿时对母亲大发脾气,并责令母亲马上送回。我小时候在村部里拿走十几张稿纸想用来写字,被父亲看见后,硬是将稿纸给拽了回去,并从衣兜中掏出一毛钱叫我去商店买,他说:“记住,不能占公家的任何便宜。”当时,我委屈地望着父亲,他高大伟岸的身躯透着逼人的威严。
家风,就像家的主旋律,好的家风,就像春雨,滋润着我们健康成长。父亲虽没给我们留下什么遗产,但他留下的家风,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不求荣华富贵,但拥平和心境。
“咱的家风就是孝顺、和谐……”
“咱的家风是孝顺、和谐,孝就是待老人亲切,顺就是顺从老人的意见。”在我们的家庭会议上,父亲经常这样讲。
记得在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奶奶生病需要去河对面的医院就诊,当时那齐腰身的河水里还飘着冰凌茬,让人看后不寒而栗。但是父亲二话没说,立刻脱去外衣,背起奶奶淌河而过。家里的事情,父亲都是先与奶奶商量,从来不让奶奶生闷气。在父亲的感召下,家里充满着温馨和谐的氛围。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好的家风应是一个“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中悟出些道理,从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入手,以优良的家训形成好的家风,努力把家营造成一个和睦共处、积极进步、健康快乐、相互监督的温暖港湾和精神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