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畅通无阻的公路背后,是开封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纪委精准监督的坚实足迹。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5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我市再度迎来旅游探亲的客流高峰。面对艰巨的保通保畅任务,中心纪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将纪律挺在前面,以精准监督推动责任落实,为中心圆满完成双节期间保通保畅任务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监督前移 压实责任链条
节前预防是确保节日期间风清气正、责任到位的首要环节。开封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纪委深知“监督前置”的重要性,早在节前就已精准发力。
根据今年春节期间的监督经验,中心纪委通过向广大党员干部下发廉洁提醒函、组织学习新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等方式,筑牢干部职工思想防线。今年双节前,中心纪委进一步强化政治监督,协助中心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上级部署精准制定监督清单。
中心纪委推动压实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通过“一把手”监督和政治监督谈话,督促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在中心纪委监督推动下,中心建立了“班子成员分包各县区督导”机制,在易堵点、关键节点附近提前预置清障车、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确保一旦出现情况,能拉得出、打得赢。
智慧赋能 精准监督提质效
面对预期中的车流高峰,中心纪委聚焦“智慧公路”平台建设,督促相关部门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保通保畅效能。通过“再监督”,推动中心充分利用路网运行监测系统,对核心景区的干线道路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关键节点进行全天候态势感知。
这种智慧化监督手段与江苏省“一路三方”协同机制和浙江省“浙路智行”智慧架构相类似,体现了现代公路管理的先进理念。节日期间,中心累计发布实时路况、绕行建议及天气预警等信息820余条,通过导航合作平台、可变情报板等触达车主几十万人次。
中心纪委督促相关部门在全市易堵点布设11个临时应急处置点,构建了路政、养护、交警、应急、气象等多位一体联动机制。借鉴外地经验,推动印发工作手册,针对轻微刮擦事故、车辆故障等突发情况,推行“快处快撤”机制,极大缩短了占道时间。
全程跟进 一线监督转作风
双节期间,中心纪委组建督查组,全程聚焦节假日“四风”问题及安全保畅保通、值班值守等重点工作,持续跟进监督。根据今年春节期间的实践经验,中心纪委采用实地检查、查阅台账、电话巡访等多种形式,对公车封存、值班值守、保通保畅工作实时跟踪监督。这种全程监督模式体现了交通战线工作人员的坚守与担当。
今年双节期间,中心纪委督查组深入基层,对G310线陇海铁路桥、G220线黄河大桥、S316线杨正门段等5处关键路段进行跟踪监督。据统计,整个假期,全市公路系统在中心纪委监督保障下,成功预防和化解各类规模性拥堵事件93起,其中通过远程引导自行化解65起,现场快速处置28起。
正风肃纪 暖心服务为人民
保畅通是职责,优服务是情怀。中心纪委始终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的理念,推动监督与服务深度融合,让“暖心”成为古都开封的另一张名片。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推动服务关口前移,督促在全市范围内开放15处“暖心公路驿站”和“司机之家”。这些驿站除了提供传统服务外,还新增新能源车充电桩、免费WIFI、旅游咨询导览等服务。
为防止服务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心纪委工作人员直接深入一线,检查服务质量,听取司乘人员意见。在中心纪委督促下,中心成立6支党员先锋突击队,24小时待命,共执行车辆救援、人员救助等各类应急援助任务100余次。
筑牢防线 安全监管无死角
安全是畅通的基石。节前,中心纪委督促全市公路系统开展全覆盖、拉网式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双节假期,中心纪委对安全巡查力度进行再加码。
在中心纪委跟踪督办下,双节期间,开封市公路系统共修复路面坑槽及破损45处,维护更新标志标牌33个,清理边坡杂物及疏通排水设施70余处。所有隐患均被消除在萌芽状态,未因设施问题引发任何安全责任事故,为公众出行构筑了坚实可靠的安全屏障。
这种将作风建设和党纪教育相结合的做法,正是中心纪委一贯倡导的“公路系统党员干部要讲政治,敢担当,能清白,善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在这个双节假期,开封市公路系统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民生答卷”——化解93起拥堵隐患、提供5000余次暖心服务、整治5处安全隐患。
纪委的监督不是冷冰冰的执纪问责,而是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的保驾护航。
当车辆在公路上川流不息,当游客面带微笑抵达目的地,这条平安畅通的出行路,也成为了开封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纪委践行“群众过节,我们过关”承诺的生动实践。(开封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纪委 王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