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京城为官之时,恰逢有位古人来访。古人想要在衙门里找一份差事,于是想找苏轼帮忙。苏轼无法直接拒绝,好是为难。于是他讲了一个故事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苏轼讲到:从前有个人,他家境贫穷,又找不到差事。于是就干起了挖墓的勾当。当他挖通一个古墓时,那里竟有一个赤身裸体的人,那人对他说:“你不知道这是汉朝杨王孙的墓地么?我是出了名的推崇裸葬,又怎么会有陪葬物救济你呢?”
于是那人又挖了另一个墓,这一次墓地的主人是汉文帝,他说道:“朕生前有旨陪葬物不需要金银珠宝,只要陶瓦就行了。所以我这也没有值钱的东西让你拿走。”
那人很是沮丧,只能再挖。这一次他又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挖通另一座墓,墓里的人说:“我是伯夷,因为‘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下,我这也没东西能让你还钱。挖墓人感叹道:“唉,我这这么辛苦,怎么就一无所获呢。着旁边还有一处墓地,我再挖挖那儿看看把。”伯夷一听,对他说道:“你不要白费力气了,我旁边那人是我弟弟叔齐,他也是饿死的。”
苏轼的故人听完一言不发,默默地走了。
很明显,这个故事是苏轼编造的,他的用意是委婉的劝告故人:我没法帮你这个忙。你若有心进入衙门,就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走正道去获取这份机会。不要想这个盗墓者一样将心思放在歪门邪道上面。
苏轼将答案巧妙地融合在故事里面,让故人知难而退,既体现了苏轼才华横溢,人情豁达,更体现了苏轼为人公正,不偏袒私情的高尚情操。(马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