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执纪人的“金刚不坏之身”
来源:开封廉政网 2018-06-12 10:23

小时候物质文化生活匮乏,就养成了爱听说书的习惯:诸如“七侠五义”、“小八义”,“岳飞乃金翅大鹏转世”, “铜头铁罗汉”的独门硬功等等,说者神乎其神,听者云天雾地,过瘾的很,听者也就好奇的很,没事儿时就瞎琢磨:咱啥时候也能练个铜头铁臂的罗汉功,那才更是妙哉!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才知道原来说书人那全是“喷”嘞!哪有那回事儿?说好听点那就是一种“科幻故事”。然而,科学的发展给我们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许多科幻故事竟成了现实: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千里江陵一日还,远隔万里在眼前……于是,欲修炼铜头铁臂之功的念头竟又鬼使神差地回来了。尤其是听了任正晓同志在全省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个念头却是愈来愈强烈——那就是如何修炼执纪人的“金刚不坏之身”。

的确,我们成功查办一起案件,就好比打了一场战争。我们不仅要会打仗,能打胜仗,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打扫战场,搞好战后重建,借助战利品武装自己。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就是在查办案件后,通过剖析发案原因,研究案发规律,找准制度漏洞,及时堵塞漏洞,做好执纪审查的下半篇文章,让每个党员干部包括纪检监察干部在内,在不敢腐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正如“铜头铁罗汉”也有弱点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我们开展以案促改的过程,就是研究对手在战斗中的破绽及薄弱环节的过程。对手为什么会失败?他的薄弱环节在哪儿?为什么会暴露或遗留这些个致命的弱点?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弱点在自己身上出现?等等,正是我们每个纪检监察干部,要修炼“金刚不坏之身”,就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

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案例中的人物大多是政治上失去了航向,思想上失去了信仰,心理上失去了平衡导致。一方面底线意识缺失,不择手段去满足个人欲望将党纪国法抛之脑后,不惜以身试法;另一方面,就是敬畏意识缺乏,对党中央打虎拍蝇的决心和信心认识不足,怀抱侥幸和幻想心理,总觉得不可能正巧查到自己;再一方面,警钟意识缺位,把上级纪检部门的通报案例当成笑话听,总认为“我有功于党”,却忽略了一份份通报传递的一个明确信号——成绩掩盖错误,贡献不能冲抵罪过!还有一方面,感恩意识缺席,导致自我的心理膨胀,一旦自己有了进步,有了成绩,就觉的全是自己“奋斗”的结果,组织上就应该给自己某种待遇,否则就怨声载道。

高手对决,不能分神。试想一下,一个武林高手,在与人对战之时,倘若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或者说是名利包袱,往往会因一着不慎而失手丢命。我们纪检监督干部面对的就是“铜头铁罗汉”般的监督对象,如不能做到摆正心态,坚守底线,敬畏法纪,廉洁自律,淡泊名利,品行方正,如何能在每一场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再次下定决心: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必须修炼自己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金刚不坏之身”!(郭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