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三祥糕饼店面点间的工人们正热火朝天的赶制传统手工月饼。说起三祥糕饼店,那在我市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相传,上世纪40年代,糕饼店的创始人祈祥曾救助过一个快要饿死的老人,这老人正是晚清宫廷的糕点师牛复礼。牛师傅为报答救命之恩,送给祈祥一本手札,上面记录了上百种糕点的做法。后来祈家为了糊口,果然开了一家糕饼店。因为有宫廷秘方加持,三祥糕饼店生意一直不错,及至祈明,已经传到了第三代。
祈明是金融管理学院的高材生,10年前,因不满父亲的经营理念,出来单干。父亲祈老汉不知道自己的儿子究竟在鼓弄些什么,但转念一想儿子能自立也是件好事,便没过问过儿子的生意。
一年中秋节快到了,祈老汉去看儿子,发现儿子店里有许多精致的月饼礼盒,一看定价,好家伙,成百上千。祈老汉打开一个300块钱的礼盒,里面只有一大四小五个月饼,且品相一般, 与超市散称月饼无异。
祈老汉嗔怪道:“儿啊,这么贵的月饼,可不是唬人的吗,你是诚心要坏了咱家的招牌不是?”
“爹,您不懂,世道变了,咱家的月饼再好吃,也没人稀罕吃了。现在的人买月饼都是为了送礼,啥味道不重要,关键是档次得有,那收礼的人才乐意呢。”
“那你就拿这孬月饼糊弄人?”
“怎么就糊弄人了。”祈明不耐烦地说:“我这好赖最后还有月饼吃,您都不知道现在市面上有个叫‘月饼券’的东西,发券的商家不生产月饼,买券的人也不是真要吃月饼,最后收礼的人再把月饼券折成现金,到头来一个月饼没出就能白白赚钱,那才叫您大开眼界呢。若以咱家的名号印制月饼券,肯定有许多公家单位愿意掏钱。”
“歪门邪道!祖宗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把这店名给我改了,老祈家的糕饼店也是你个不肖子孙配开的吗……”祈老汉气得直哆嗦,与儿子不欢而散。不久,祈明将店名改成了“明日糕饼房”,誓要做出一番成就与父亲看。
还别说,祈明这个人颇有几分门道,不几年光景就将“明日糕饼房”做起来了,以至于祈家的亲朋好友都夸赞祈明有出息,可是祈老汉却忧心忡忡,他总感觉儿子做人不实在,迟早要吃亏。
祈老汉的担忧是对的,明日糕饼房的主要目标客户是企事业单位,但不知从何时起,高档月饼礼盒和月饼券的订单骤然减少,明日糕饼房的生意每况愈下。祈明大惑不解,跟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老同学李毅打听情况。
李毅笑着对祈明说:“祈大老板真是只知闷声发财,不知抬头看路。现在形势不同了,中央八项规定一出,各级政府都在狠杀奢靡之风,纪检部门更是摩拳擦掌,要抓几个典型,你那月饼券谁还敢要。”
祈明如梦初醒。他后悔自己当初没听父亲的话,这几年的心思都花在了打通企事业单位的人脉上,对于生产出的糕饼口味如何,全然不在乎,看似生意做的大,可如果失掉了公家单位的支持,那他的糕饼房可真的离关门不远了。祈明为此事愁得整夜睡不着觉。
到底是父子连心,祈老汉在听说儿子的事后,立马打电话劝祈明回家来,并许诺只要他踏实肯干,老祈家的糕饼店还由他打理。
祈明感慨万分,遂关了明日糕饼房,回了老店。祈老汉的手艺加上祈明的管理能力,使得三祥糕饼店的生意蒸蒸日上。
今年中秋,三祥糕饼店推出了一款用印花油纸包装的低油低糖的养生月饼,祈明更是为店里打出了“祈家老店,大道至简,让月饼回归月饼”的口号。
祈老汉看着排长队购买糕饼的人群,欣慰地对儿子说:“不错不错,这才是我们老祈家该行的道。”
“爹,啥事都得跟上形势不是。现在国家尚节俭之风,咱这祖传的糕点再不能成为他人追名逐利的工具了。月饼就是月饼,是咱中国老百姓传统的美食,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哈哈哈,我儿说的好……”
夕阳西下,三祥糕饼店传来欢声笑语。让月饼回归月饼,让制度规范行为,祈家所行的正道,不正是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真实缩影吗……(刘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