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纪轩∣“看片人”莫成“片中人”
2022-12-20 19:09 来源: 清风焦作

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坚决查处腐败案件的同时,根据典型案例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花很大精力制作了一些警示教育片,深入刻画违纪违法者走上腐败“不归路”的轨迹,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收到了一定效果。

但是有一种现象需要引起重视,那就是个别单位开展警示教育存在浮于表面走过场、“药效”不强、“疗效”不长等问题,往往是震慑一下子、担心一阵子、回到老样子。这是很不可取的,也是很危险的。

警示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党员干部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手段。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透视出哪些问题?在警示教育过程中大家有哪些不良心态?接受教育者应该有什么样的姿态?理当引起每个人的深思和警醒。



当前,对腐败“零容忍”已成为一种常态。梳理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不难得出这样一种共识:常震慑并不意味着都收敛了,能干事不能成为贪腐的借口,群众眼中的“清水衙门”不是就没有腐败问题了,退休了也不意味着安全着陆。

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专题片《零容忍》。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认真剖析一些贪腐官员一步步滑向违法犯罪深渊的过程,至少有四个方面变化值得我们思考。

“一把手”变成“一霸手”。“一把手”位高权重,容易被拉拢围猎,违纪违法也最易产生催化、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无数案例证明一个铁的事实: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项目“一把抓”,其结果往往是先“霸”而后“腐”。

“讲正气”变成“讲义气”。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向来讲义气 ,但“讲义气”的前提是遵规守矩。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典型案例告诫我们:决不能用讲“义气”来作为处理同志之间关系的准绳,更不能以讲“义气”来代替党的原则。

“小错误”变成“大祸端”。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反映的是人品、素质和作风。无数落马官员的堕落轨迹证明:如果不注重小事小节,被“小爱好”绊倒,让“小便宜”套牢,入“小圈子”陷阱,那么迟早会沦为破纪违法,滑向犯罪的深渊。

“全家福”变成“全家腐”。对亲属子女的失管失教,构建亲情捆绑下的利益共同体,是很多领导干部走向堕落的开始。手握重权的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萌生了“封妻荫子”思想,大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权力就会在利益面前变质、底线就会在亲情面前失守。



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警示教育的震慑力来自于有案必查的高压态势,通过还原真实案例,挖掘典型案例资源中的警示教育元素,有助于点醒“梦中人”,产生“当头棒喝”的震慑效果。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那么,在警示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的人又有哪些不良心态呢 ?笔者梳理发现,主要有以下3种错误心态。

修武县纪委监委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

“看客”心态。把自己当做“旁观者”,甘做“吃瓜”群众,认为违纪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在别人身上,各种腐败问题离自己很远,往往是一听了之、一笑而过,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却不注重自我警醒,从中接受教训。

“看戏”心态。对警示教育不走心,有的心存侥幸,以猎奇心态看热闹,对落马官员的奢靡生活、贪腐细节、权谋诡计津津乐道,把别人的惨痛教训当作“故事”来听,热衷“看戏”不引以为戒,忽视揽镜自照的警醒作用。

“麻木”心态。有的一味寻找自我麻痹借口,认为自己“位卑权小”,一没权力、二没条件,想腐败都没机会,更看不见自己身上存在的思想“隐疾”,对警示教育看完就忘、听完了事,并未将自己真正代入,始终无动于衷。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是通过学习他人成功经验、汲取他人失败教训成长成熟起来的。如果说他人的成功是标杆,那么,挫折和失败则是警示,两者皆不可少。

市委组织新提拔重用县处级干部开展廉政谈话。

干部出问题,组织有责任。各级党组织要把警示教育作为党性教育重点内容,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作为“关键少数”,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带头接受警示教育、带头查摆剖析、带头进行整改。特别是案发单位,更有责任和义务做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要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反思讨论,把纪律处分“一张纸”变成纪律教育“一堂课”。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典型案例为镜鉴,善于从他人的沉痛教训中敏锐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治整改,防微杜渐,切实把自身的小问题发现于萌芽状态、化解于未病之前,摒弃“看戏”心态,实现以案示警、震撼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正风反腐,人人有责,要当参与者,不当旁观者。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坚决抛弃‘看戏’心态,真正从别人身上汲取教训,把未病当作有病防,坚守底线、追求高标准,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

市委组织新提拔重用县处级干部接受警示教育。

一次警示教育就是一次思想洗礼,观看警示教育片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短暂的视觉冲击,更重要的是去分析他们让人生“跑偏”的原因,从中去体会、去感悟、去收获,避免成为“案中人”。这才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警示教育时应有的姿态。

新时代新阶段,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必须用好警示教育片这剂去腐生肌的“醒脑良药”,充分发挥其警示、震慑、教育作用,常敲“警示钟”,绷紧“纪律弦”。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警示教育,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练就金刚不坏之体、百毒不侵之身,始终做到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焦纪轩


  • Copyright 2014-2017 www.jzjj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共焦作市纪委、焦作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79号
  • 豫ICP备09040060号-1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