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修养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陕西、洛阳一带的人们都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好品德。如果人们做了不好的事,就说:“司马君实莫非不知道吗?”
司马光重诚。一次,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你一定要把这告诉给买主。”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卖多少钱事小,可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
司马光重俭。他一生性情淡泊不喜奢华,对财物和物质享受看得很淡薄,一辈子粗茶淡饭、普通衣服。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诏赐司马光金钱百余万,珍宝丝绸无数,但司马光不为所动。司马光年老体弱时,其友刘贤良准备用50 万钱买一婢女供其使唤,被司马光婉言拒之,他说:“吾几十年来,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其简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读书其间。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却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于是,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如此天渊之别,足可窥见司马光的节俭精神。
司马光重廉。当时,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纳妾蓄妓的风尚。司马光婚后三十多年,妻子张夫人一直没有生育,司马光却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想过要纳妾生子,不过张夫人却急得半死。一次,司马光到丈人家赏花。张夫人和丈母娘合计,偷偷地安排了一个美貌丫鬟,司马光却很反感,生气地对丫鬟说:“走开!夫人不在,你来见我作甚!”第二天,丈人家的宾客都知道了此事,对司马光十分敬佩。后来,张夫人终身未育,司马光就收养了哥哥的儿子“司马康”,作为养子。司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贫的他无以为葬,拿不出给妻子办丧事的钱,只好把家里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说法最早就出现在宋朝,但司马光为官近40年,而且位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如此廉洁的宰相,的确令人动容感慨!
司马光的人格修养表现为诚,生活修养表现为俭,为官修养表现为廉。他对国家和人民尽心竭力,勇于谏言的忠诚,对人对事的诚实无欺,对生活的朴实诚恳,对妻子不离不弃的忠贞不渝,其个人的高洁修养、俭朴习惯、清廉美德不仅独步当世,而且垂范后世,永远被后人传颂效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