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廉文化 > 正文

陈云同志为何“吃饭要照镜子”

发布日期:2015-07-30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陈云(1905.06.13-1995.04.10),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 集体的重要成员。

  延安时期,陈云同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当时中组部驻地附近的山脚下有一家饭馆,名叫西北菜社。这里经常聚集一些跑到延安学习的归国 华侨和国统区官员、富豪的子女,这些人很有钱,每次都点上许多菜,吃不完就扔掉。在一次群众大会上,陈云严厉地批评了随意扔掉饭菜的铺张浪费行为,他说: “延安的生活艰苦,要珍惜一粒米一滴油,丝毫不能浪费。我们是无产阶级,决不能糟蹋农民的血汗,否则就会脱离群众,逐渐变质。”他还提出:“吃饭要照镜 子。”意思就是不仅要把饭菜吃完,还要端起盘子来,用干粮擦干净盘底的菜汁。

  后来,“吃饭要照镜子”这句名言教育了一代延安人,并一直流传了下来。

  陈云不收礼,有口皆碑。他说:“收礼是有求于我,收下后,决定事情必有偏差。”有一次,他在解释这些铁的纪律原则时,说:“如果主席、总理给我送礼,我就收,因为他俩没有求我的事儿。”

  有一次,陈云在某市的公务刚刚结束,正准备乘坐火车返回北京,当地的同志看到陈云在这里整天忙着谈话、开会,深入基层各生产企业详细了解情况,很辛 苦,几天下来,大家看到陈云明显消瘦了,对此都很受感动。为表达敬意,最后商量决定带一些东西上火车,希望能给首长和同志们补充些营养。由于早就听说陈云 拒收礼物的态度是“不可商量的”,因此,带上来的东西很简单,仅仅是两只老母鸡和一些蔬菜。大家心想,估计这次不会再吃“闭门羹”了吧!

  直到火车即将开动,秘书萧华光才得知此事。他向当地同志表示感谢,并婉言请他们将东西带回去。但是大家态度很坚决,说首长太劳累,望一定收下。见实 在拗不过,萧华光将此事向陈云作了汇报,并建议说,对方如此盛情,不如按照市场价格,把这些东西都买下来,这样作也不违反原则。

  陈云果断地说:“不能开这个先例,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以后就阻止不住了。还是请他们把东西带回去,要和他们说,他们的心意我领了,但东西我不能收。”

  

  前两年,上海举办了陈云遗物展览,包括陈云生前穿过的服装、使用过的办公文具、手稿、书信、题词等物品和文献资料。其中,一只跟随陈云60多年的旧 皮箱很是引人注目。这只皮箱是陈云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购买的,皮箱上有两根带子,据说已经被磨断过多次,但陈云还是将其接起来一直使用。1969年陈 云到江西“蹲点”期间,这只皮箱也随他到了南昌,伴随其度过两年多的逆境岁月。晚年时,每次出差,陈云还是把这只旧皮箱带在身边。据工作人员回忆,陈云最 后一次到上海时(1994年),用的仍然是这只旧皮箱。(开封市纪委供稿)

打印

版权所有:中共鹤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鹤壁市监察委员会

ICP备案编号:豫ICP备09010477号豫公安备案号:41061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