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 张楠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还是省市各级纪委全会公报,亦或是唐书记在新春第一课中的教诲,都对青年人的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让青春向阳而生是每一名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青年之所以谓之青年,乃因有青春为伴;而青春之所以宝贵,乃因它和种种的希望如影随形。”——《人世间》
百年薪火相传,见证中国青年的力量。回顾过往,正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中国青年,在波诡云谲的社会环境中点燃了希望的火种,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奋不顾身,奉献了青春和力量;放眼当下,也是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前赴后继,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上,始终活跃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文化发展的大舞台、基层实践的大熔炉。
责任和担当,从来都是青年人身上最耀眼的标识。在我身边,有这样一位同事,她每天都会把自己的工作和经历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坚持做好梳理和总结。起初我不理解,认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做了就行,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后来她说,“如果我们把工作只当成职业,是不会在其中获得乐趣的,只有我们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思考、去谋划、去努力做到更好,全身心投入到这份事业中去,才能够始终保持精神饱满、乐在其中,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是啊,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的“职责使然”,但“职责使然”里恰恰蕴藏着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为官者,廉洁奉公;经商者,诚信为本;为父母者,教育子女;为子女者,孝敬父母。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扮演着什么社会角色,都要始终把担当作为一种志向、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信念。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时间之书》
青年人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正如一年之计,春分时节,有阳光、有雨露,生命也就有了延展的力量。青年人要珍惜当前的大好年华,牢牢抓住宝贵时间多学习、多历练,给自己的人生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如果说人生就像一个圆,那么学习的半径越大,拥有的人生就越广阔丰富。青年人要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一种贯穿人生旅途的生活方式,做到重学、好学、乐学。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必须时刻保持对学习的“饥渴感”,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不断拓展学习的视野和疆界。正所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青年人向阳生长,关键要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要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锻炼中练本领、强素质,在困难挑战中磨意志、炼心性,在具体事务中见真知、勇担当,切实做到聚焦长远,知行合一。
“好人生比好年华更重要。”——《平凡的世界》
最近,一部现实题材的年代剧《人世间》引发热议,梁晓声先生以居住在东北城市一户周姓人家的生活为脉络,用一百多万字洋洋洒洒地描绘了中国普通老百姓50年来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在这部作品中,有人感受到生命的残酷,有人领悟到爱情的真挚,有人体会到友情的难得。最令我动容的是,书中父母的“老疙瘩”周秉昆无论世事沧桑变幻,依旧坚守的那份道义和本真。周秉昆从小学习成绩不好,工作也从底层做起,没知识、没文化,与同是北大毕业的哥哥姐姐相比,显得格外木讷、老实。但就是这样一个没多大本事的“怂”人,对家人、爱人和朋友,却很有担当。别人过得好,他真心高兴;别人有难处,他鼎力相助。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既需要了不起的英雄,也需要平凡的普通人。作为青年人,我们更要在社会中身体力行,保持初心,做一个善良且有温度的人。正所谓“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动人善愿,其量无涯”。有时,工作中的一个微笑、郁闷时的一句问候、挫折时的一个眼神、成功时的一个拥抱,都能为他人带来温暖、希望和慰藉,看似短暂却能让人铭记于心,终生难忘。在人生最美的年华播下爱的种子,让爱伴随我们成长,整个人生才会熠熠生辉。
青年人,人生的旅途才刚刚开始,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疾风骤雨,都要保持一颗平凡之心、向阳之心、温暖之心,少一些好高骛远的空想,多一些脚踏实地的努力,在哪里扎根就在哪里发芽,顽强生长,不负韶华,绽放出自己最美的青春!
上传:郭成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