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纪委监委坚持立足职责定位,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在创新监督、精准监督上下功夫,当好护航员、解决真问题,推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为持续擦亮鹤壁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提供了强有力的纪法保障,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市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第三,2021年10月,全国工商联促进“两个健康”现场会在我市成功举办。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省级以上媒体30多次报道我市相关做法。
心贴心护航,联系企业“零距离”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支持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市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下沉一线查堵点,走访民情查痛点,跟踪问效查断点,既当“监督员”又当“服务员”,助推企业“回血复苏”。
“上次公司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现在公司门口和园区的路灯全检修了,不动产证也办下来了,多亏有你们,不然我还得发愁呢!”2021年6月17日,河南明镁镁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对前来走访的市纪委监委“护航员”说。一家家企业实地走访,一个个项目现场督导,一个个问题就地解决,这是市纪委监委组织开展“访企业·解难题·送温暖”活动,集中推动解决市场主体反映问题的生动实践。
2021年,市纪委监委明确271名纪检监察干部担任“护航员”,组织开展“企业服务日”“企业家恳谈日”活动,利用企业主题党日进行政策宣讲,发放政策汇编1200册,在400家企业醒目位置设置“护航监督公示牌”、张挂“九要”“九不得”正负面清单,深入走访具有典型代表性、涵盖不同行业门类的大中小企业460家,实现联系企业“零距离”。
同时坚持一企一策、一事一议,规范涉企问题办理流程,探索建立个人直办、专班分办、分类交办、单位承办的“四办”工作机制,将企业反映问题及时汇总分析、建立台账、分类移交、挂账督办、逐一销号,为企业解决超净排放补贴资金、VOC治理补贴资金申报等“急难愁盼”问题74个。
数智化赋能,纾难解困“零延迟”
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市纪委监委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推动纪检监察机关与企业面对面、键对键,现场办公、实时反馈,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发展解难题、谋出路。
“如果不是你们多方协调帮助,这295万元的借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来,真的十分感谢,有了这个平台,以后我们反映问题就更方便了!”2021年11月10日,康达环保(鹤壁)水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回访的市纪委监委“护航员”激动地说道。
为让企业的各项诉求“一键直达”,市纪委监委创建了“亲清服务平台”和“亲清政商智慧系统”,建设护航员联络站、亲清会客厅,一站式实现“政策宣讲、诉求办理、互动交流、举报受理”等功能,让企业真切感受到“问题有人管、意见有人听、利益有人护”。
“没想到你们在‘两个健康’创建上做了这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这个系统既能实现企业与纪检监察机关实时互动交流,还能随时查询反馈问题办理进度,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在全国工商联促进“两个健康”现场会实地观摩中,该平台受到与会中央、省领导及嘉宾们的赞许。
打通中梗阻,作风问题“零容忍”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干部作风问题,严肃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以有力监督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是优化营商环境常见的“中梗阻”。市纪委监委对2020年以来涉及损害和影响营商环境问题线索进行清仓起底,对贪污贿赂、滥用职权、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涉企腐败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优先处置,线索具体清晰的快查快办快结,21件涉企问题线索实现销号清零,有力确保了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受理、妥善解决。
市纪委监委成立5个监督检查组,由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中心工作,开展护航企业发展专项监督行动。对与企业联系紧密、走访企业反映问题相对集中的市直24个职能部门和单位开展集中督导,通过问题反馈、提出监察建议、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整改问题114个,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办事流程、改善服务态度。
对走访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市纪委监委及时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履行责任,跟进处理,从减少审批环节、降低企业成本方面为企业发展撑腰打气,企业诉求实现1个工作日内答复,诉求办结率达96%。
下一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把深化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作为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实际行动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护航鹤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注入新动能。(李长海)
上传:窦丽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