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日报记者 陈海寅
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最直接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紧盯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权力,今年年初以来,市纪委领导深入各县区,围绕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把鹤山区作为探索“小微权力”监督新模式的试点之一。
今年7月起,鹤山区推行村(社区)“厘权清单化、用权程序化、监权科学化”监管新模式,在全区村(社区)实施“阳光三务”清单管理,制定相应工作流程图并指出廉政风险点,切实把“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11月23日,鹤壁日报记者陈海寅跟随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到鹤山区进行采访。
阳光党务:严格入党流程,及时公示申请人信息
在鹤壁集镇王家荒社区“阳光三务”公示栏前,记者看到上面张贴着该社区居委会委员郑爱红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公示。在这份公示旁边,是今年上半年党员交纳党费一览表,每位党员交纳了多少党费,一清二楚。
“以前社区里谁要入党、谁是入党积极分子,俺根本不知道,更别说社区有啥收入、花了多少钱、结余多少钱了。如果家里没人在社区工作,居民根本不了解社区工作动态。”王家荒社区居民苗建国说,自从区里实施“阳光三务”清单管理后,社区党务、财务、村务全都公开了,居民如果想了解社区工作动态,到公示栏前看看就一目了然。
“之前,社区里谁想入党就写份入党申请书递交到社区党支部,社区党支部上交上级党委,申请人再填写入党申请书,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就能入党。整个过程知道的人少,党支部对申请人的了解也不全面。”王家荒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志国说,实施“阳光三务”清单管理后,社区发展党员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不仅党支部要全员通过,还要及时对申请人的入党信息进行公示,由党员和群众代表对申请人进行监督。这样一来,入党的关口更严了,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也得到了更好保证。
阳光财务:收支全部公开,精确到几分钱
“上级拨入转移办公经费7000元,收旧拖拉机变卖款4000元,奖励今年新考入大学的4名学生11000元,支村集体购买拖拉机66600元,结余443171.78元……”在鹤山区鹤壁集镇梁峪村村委会院内的公示墙上,一条精确到几分钱的财务公开条目引起记者注意。
“俺村的财务都是公开的。村里的每一项开支,也都是俺们大家伙儿在一块儿商议好才定下的,没有一笔糊涂账。”梁峪村村民陈书林说,即便是没有参与商议的村民,想了解村里的财务状况,到这个公示栏前看看就一清二楚。
“俺村有集体收入,财务工作很受关注。为了不让村民在这方面有疑惑,村里的每一项收支我们都记得清清楚楚。”梁峪村党支部书记张四只说,今年夏天以来,鹤山区实施“阳光三务”清单管理,制定了“权力清单”与工作流程图,并将“阳光三务”运行情况作为村(社区)干部年度工作述职考评的一项基本内容。他和其他村干部严格按照流程管理财务并及时公开,切实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
阳光村务:按照流程办事,群众更放心
鹤壁集镇东头村村委会专门设立了“阳光三务”办公室。室内的墙上,整齐张贴着党务、财务、村务的相应工作流程图,发展党员、农村集体资产处置、临时救助等18项指导性意见清单全部在列。
“群众想转移户口、申请低保或临时救助等,根本不用担心干部们不按照原则办理,更不用担心干部利用‘小微权力’优亲厚友。”鹤壁集镇政府党委委员、东头村包村干部管兴雁说,每一项村务都会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村干部们的权力运行和结果及时公示,群众对村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有效避免了腐败问题的发生。
“‘阳关三务’清单管理于今年夏天实施以来,基层干部的权力得到了约束和规范,村级信访量明显减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鹤山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张华民说,下一步他们还将按照市纪委的要求,以村级“阳光三务”为抓手,积极探索“阳光乡镇”“阳光扶贫”“阳光财政”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