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老了。
岁月猝不及防的打败了一切。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好的时候,父亲就老了。退休后,父亲被“三高”折磨着。尤其是高血糖,让原本健硕的父亲变成了一个瘦小的干老头,每每凝视父亲,我都想要留下眼泪,却又不敢在他面前流露出任何悲戚的情绪。
毕竟岁月不饶人。一直撑着的父亲终于在现实面前妥协了,他说不舒服,要我去带他看医生。到医院的时候,看着父亲安静坐在医生那里接受询问,我心里油然生出了几许伤感。我静静站在他的身后,不经意间瞥见他额头发际线边有道淡淡的伤疤。那道疤,浅浅淡淡,临近发际线,很容易被头发遮挡,不仔细观察还真难以发现。
等拿药的间隙,我问父亲。“头上怎么会有道疤?”
“哦”。突然这么一问,父亲有点迟疑,似乎在努力回忆点什么。
“这是2000年出差的时候,遇到车祸,给撞的。”父亲的语气很平淡,似乎一场车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啥时候出的车祸,我咋不知道。你瞅瞅恁爸,啥事都不说,出车祸这么大的事儿,都没有给我说过。”母亲在一边听到了爸爸的话,顿时不淡定了。
“不是怕你担心嘛。”父亲轻轻一句话,轻描淡写,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母亲的怒火顿时熄灭了,双眼里却满满的疼惜。
原来,2000年的时候,叶县农行一里桥营业所主任王爱军携款23万元外逃。当时,父亲是叶县检察院反贪局局长。接到报案后,他立即着手开展侦查。经查得知王爱军可能外逃至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他当即决断,展开抓捕。
千里迢迢的抓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带领两名侦查员,一路风尘仆仆,直奔内蒙。因为父亲不会开车,所以路上两名侦查员轮流开车,他就坐在副驾驶随时提醒两人,怕他们疲劳驾驶。就这样,三人昼夜不息的赶着路。
因当时办案条件限制,办案车辆状况普遍不行。三人路上走的时候,突然发现刹车失灵,车辆追尾,副驾驶座位的父亲,头撞到前挡风玻璃,当时就磕破,鲜血直流,所幸车辆破损不是很严重,快速处理事故的间隙,他去医院简单包扎,缝了四针,顾不上休息,带着伤又踏上漫漫抓捕的征途。
在鄂尔多斯火车站,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睁大眼睛,盯着可能出现在面前的嫌疑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车站广场上,他遇到了潜逃多时的王爱军。克制自己欣喜若狂的心情,父亲若无其事的走到嫌疑人面前,突然出手,一招制敌。就这样,叶县反贪局成立后首例重特大案件得以告破。后王爱军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从医院回到家里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父亲掏出老花镜,翻出来当年出差前拍的照片,给我详细讲当年的那些故事。
一张已经略微发黄的照片上,留下了父亲和另外两位同事出差走之前的影像。彼时,父亲还年轻,脸上洋溢着的是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和志在必得的信心。身边的两位叔叔,也是风华正茂。
十八年过去了,父亲已退休多年,照片中间的那位叔叔也临近退休,而照片右侧的叔叔却因病英年早逝,早早的离开了他最钟情的检察工作岗位。
岁月无声,时光有痕。一张老照片,把我和父亲的思绪拉至到十多年前的那些日子。
“人老了,就爱回忆过往。那些年,我们要是有现在这样的办案条件,我们能办更多的案件。你们现在多好,要好好珍惜啊。”父亲轻抚着一张张照片,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父亲是一位老检察。1981年进入检察机关工作至今,三十多年的时光把他从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时光改变了容颜,却改变不了他对检察工作的一腔赤诚。
父亲是一个脚踏实地干工作的人,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所中学的教导主任,后来检察机关招人,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被招收到检察机关。先后在办公室、法纪科、反贪局等部门工作,可以说检察机关的业务工作没有哪一项是他不懂的。工作中,他经常买书,家里现在还有好多业务上的书籍,翻开那些书,红笔圈,蓝笔画,那些陈旧的色彩让我看到父亲的认真。最喜欢的还是父亲的简报本,他常常把一些看到的好文字剪下来,然后粘贴起来,不定时的翻看学习,这个好习惯,他保持了很多年,我也从他一本本厚厚的剪报中获益匪浅。退居二线后,他还是一样闲不住,担任好几个学校的法制辅导员,定期给学生们上课。县里有什么重大案件,还会邀请他去分析案情,他还会和一帮年轻人,热情高涨的下乡办案。
母亲总埋怨说父亲是个木头人,他只知道对人好,对工作认真,其他的什么都不懂。记得小时候,我小学三年级就上早晚自习,父亲会在每一个晚自习时候骑着一辆老式二八车,等在学校门口。把我接回家时候,锅里总有热乎乎的饭已经做好,我吃了饭,写过作业该睡觉的时候,往往都是晚上十点多了,这个时候父亲会把温度适合的洗脚水端到我的面前。这些事情,都是父亲默默做着,没有多余的一句话。我在这样一种沉默中,就这样的日复一日中,我度过了小学,中学。高中住校后,父亲不必在做这些。可我每每想起这样的一幕,心里就暖暖的。当父亲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也只有三十多岁,这样的一个年龄,在现在看来,正是许多人开心玩乐的时候,父亲却为了我,把他的父爱诠释的淋漓尽致。
在单位里,父亲是一个老好人,这种好,不仅仅是体现在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体现在待人接物的和气,体现在法律业务的精通熟悉,更体现在对工作的严肃认真。父亲一辈子烟酒不沾,他对烟酒的习气很为不屑,他更喜欢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如何做好工作上。记得小时候去父亲办公室,他总是在拿着厚厚的书籍学习。他不爱说话,但提起来业务知识时,总是滔滔不绝。他喜欢出去给认识不认识的人讲法说法,现在小县城里,大部分的人都听过爸爸的法制课。父亲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设置一个热线电话,义务给老百姓讲法说法。有的人听到他这个想法,都说他没事找事,可是父亲还是在为了这个梦想努力着。
受父亲的影响,我对法律有一种莫名的欢喜和亲近。大学里,我选择了法律这个专业。毕业后也顺利进入检察机关工作。工作中,我总是拿父亲对待工作对待事物的态度来要求自己。父亲总对我说,态度是决定工作的首要前提,能力有没有,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提高,态度却是一个人面对工作最要紧的,没有一个好的态度,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父亲总提醒我要不断学习,新刑诉法颁布后,他打电话给我,要我给他找一些新刑诉法方面的书籍,我问他有什么用?他说,新法颁布,以前的好多都用不着了,不学习,慢慢的就什么都不懂了。知学乐学,是父亲留给我最好的财富。
司法体制改革中,我转隶到纪委监委工作,父亲也总是提醒我,要严于律己,修身养德。以前总觉得他太过于古板,不合时宜,把他的话当耳旁风,而今却突然觉得,父亲的良苦用心和自己的浅薄无知。
这一道浅浅的伤疤,让我对自己的父亲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这一道十八年后才知晓的伤疤,让我对父亲更多了一份尊敬和崇敬;也正是这一道淡淡的伤疤,让我坚定了自己做好工作的信心,在任何一个岗位上,我都会像父亲一样,用心、细心、尽心去做好。
父亲老了。但是,他留给我的精神,永远不老。(叶县纪委监委 郑鹤凌)